和祥行理财近期了解到,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要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真正实现卖方明确告知投资风险,买方自己承担风险,是赚是亏,银行都不再兜底。
简单点说就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都不能再保本,投资者要自己承担投资过程中的亏损风险。
投资者之所以购买银行理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全、稳定,而其中保本保息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更是占据重要地位。
现在银行理财、信托不再承诺保本,在和祥行理财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在承诺保本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忽略风险的存在,甚至认为银行的保本理财是没风险的。
其实风险一直都在,只是他们看不到而已。
而银行承诺了保本保息,在产品到期后,无论这项理财产品是亏是赚,银行都要按合同约定归还本金和相应的利息。
赚了还好,如果是亏了,银行只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来资金补上缺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
和祥行理财了解到,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陆续停止保本理财的销售。
原来很多人认为把大部分钱放在银行,他们相信银行是不会倒闭破产的,不过现在,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
《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在银行购买的金融产品不受保护,这就是说,如果银行破产,你在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管多少,都不会有全额赔付的。
资管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00万亿,对于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资管新规的出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经济脉搏。
为了防止资管新规对于市场的冲击,所以会逐渐进行过度,预计在2019年底实现完全落地,并且会对未来10-20年的资管市场调整新的方向。理财产品市场将迎来巨变。
和祥行理财:打破刚兑,保本理财没有了!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打破“刚兑”是资管新规传递出的最强烈监管声音。在银行资管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不管是保本理财还是非保本理财,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均实现了刚性兑付。
随着资管新规的到来,监管对银行表外理财的核心定义即为“非保本”,我们一直以来对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一定保本的观念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和祥行理财建议投资者也必须改变以往“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