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古代文化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作者: DyingInTheNight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23:45 被阅读0次

    第二編  春秋戰國之部
    第五章  軍國戰爭之新局面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此篇主要講戰國時期各國的國勢升降及離合聚散。

            戰國時代的歷史記載較少,因秦始皇焚書,全部毀滅。司馬遷著《史記·六國表》時,便感嘆無所憑借。《六國表》自序寫道,諸侯史書是焚毀的主要部目標,因其中大多譏諷秦國,稱秦「蠻狄」,可用史料只有《秦記》(秦國歷史)。但秦國當時的地理位置偏西,處於雍州,不與中原「諸夏聯盟」會盟,所以《秦記》中紀錄的他國歷史也不準確不詳細,當時司馬遷以《秦記》當資料也屬無奈。除《秦記》外,宋司馬光所作《資治通鑑》也可參考。


           春秋卿大夫專政局面導致各國政治由內到外的巨變。這一段時期稱為過渡時期(共九十一年)——舊的國際形勢已被破壞,新的戰國局勢還未成形。

            看一下封建制度的膨脹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先從大國說起。晉國分為三家,趙國,韓國,魏國。田氏齊國取代姜氏齊國,田氏祖先原為陳國公子(陳侯之子),因內亂逃亡齊國,齊桓公命其為大夫,賜田氏。田氏一族逐漸壯大,篡位自立為齊國國君。魯國由三大家族控制,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國君勢力微弱。衛國國力愈來愈弱,自貶為侯。同時,吳國被越國滅,陳、蔡被楚國滅,鄭國被韓國滅。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能延續春秋時期勢力的唯有秦國和楚國。

            由此可見宗法裡教的崩塌。諸侯國內部時常有篡位謀弒之事,國際間的和平聯盟瓦解,軍事外交上多用詭計,大國有擴張吞并的野心。


            春秋時期,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魯國,過來衛國,然後齊國,繼而晉國。

           前文講過,周室東遷後,魯國在禮教文化上最具權威意義,孔子多次將「魯」標榜為道的正統。衛國的都城建造在殷商舊址上,也襲成了殷商的文化風韻。孔子也誇獎魯國守道義:「魯,衛之政,兄弟也。」,且孔子在外遊歷的地方大多在衛國,所收弟子也大多是魯、衛兩國人,還有少數齊國人。在孔子眼裡,齊國還看得上眼:「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晉國大不如前幾國。

         禮教文化上墊底的是秦、楚兩國。兩國國君常以「蠻狄」「蠻夷」自嘲。春秋初期,時人將「楚」看為蠻夷,因為楚國總抱有一顆擴張侵略的野心;戰國時期,時人稱「秦」為蠻狄,當時楚國與中原諸夏各國聯盟,受到先進文化感染,放棄了吞并野心。

    魯、衛:文化上維持宗法封建;

    齊、晉:武力上維持宗法封建;

    秦、楚:一種反叛力量。

            不同的文化氛圍,產生不同的結果:宗法封建文化越濃的國家,越不易改革進步,魯、衛的國力越來越弱;齊、晉受宗法約束稍弱,有利於改進,故相繼在春秋時期稱霸,也有害於維持穩定,出現弒君篡位的現象;不受宗法約束的秦、楚,可以不經內部變革直接走向軍國道路。


            接下來正式進入「戰國時代」,所謂戰國時代,就是軍國集團相互爭霸。這個時期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  梁國⚒齊國

    第二段  齊國⚒秦國

    第三段  秦國⚒齊國  &  秦國⚒趙國

    第四段  秦國⚒六國

           第一段,魏國遷都到大梁改名為梁國,遷到大梁的目的有二,其一爭取有利形勢;其二謀劃統一三晉,實現晉國初秋時期的霸業。梁惠王舉兵攻打韓國和趙國,但這兩次都被齊國背後偷襲,無法獨自稱霸,只能和齊國平分霸業。

            第二段,田氏篡位後,過三代,齊國國力大盛,當時梁和齊停戰,楚於齊和睦。此時秦國逐漸強大,秦國派張儀離間梁、楚以孤立齊國。導致秦、齊勢均力敵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第三段,齊國滅宋滅燕後局勢大變,燕國上將軍為報國仇,聯合秦、魏、韓、趙一起攻打齊國。齊王走死,齊國一蹶不振。此時趙國滅了北方中山國,大有抗秦的實力。韓、衛等六國推選趙國為盟主,與秦開戰,史稱長平之戰,這是戰國二百年間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趙被秦打敗,秦并天下大勢既成。

            第四段  秦滅六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國史大綱讀書筆記(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yc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