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脑做管理|思考,快与慢

用脑做管理|思考,快与慢

作者: 小萝卜829 | 来源:发表于2016-09-29 10:58 被阅读0次

    用脑做管理,领导“心”思维。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张红川。

    这一次的主题是神经领导学,希望帮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脑。了解到真正领导力的背后,是大脑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模式。

    大脑有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一种叫做分析思维,一种叫做人际思维。在今天这期节目中,跟大家探讨一下用的最多的分析思维。

    我们不妨从一个事件谈起,也就是发生在今年夏天6月份的那一次股灾。可能因为我们是中央财经大学,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是中央财经大学的老师,那么应该是很懂股票的。其中一位老师就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一次他在股灾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与别人聊股票,很有信心的说:如果这一次股市不冲到一万点,那就不叫牛市。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不管你是真懂股票还是不懂股票,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被卷入其中,损失惨重。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我想跟大家谈一个发生在著名科学家牛顿身上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牛顿生活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康熙王朝时代。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股票开始上市。在这一次上市过程中,由于得到了政府的背书,所以英国的国民都对这一家公司的股票趋之若鹜,觉得买了就不会亏本,买了就一定会赚。

    牛顿在最开始大概投入了7000英镑,过了两个月发现7000英镑又净赚回来7000英镑。他认为这支股票还会继续往上涨,于是就把7000再加上7000又从别的地方凑了一部分钱,总共差不多2万英镑全部投入这支股票中。但是,就在他投入不久,这支股票发生了急剧的下跌。很快,他所持有的股票不仅赔光,还额外赔进去2万英镑。这时候牛顿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看到这个局面发出了无奈的感叹:“我可以算得清天体运行的轨迹,但我没办法算出人心的疯狂”。

    无独有偶,在英国还有一位政治家丘吉尔。

    1929年刚刚卸任财政大臣。然后来到了美国,又到了纽约,看见了股市兴旺的情况,不禁心有戚戚焉。觉得也可以试着往里面投入一下。他把自己的资本全部投入到了当时的美国股市中。在1929年,大家肯定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就是所谓的大萧条。所以丘吉尔也在这一次股灾中把自己以前所挣得的一些钱几乎赔了精光。

    一位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一位是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会觉得怎么连他们也会栽在股市中间呢?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分析思维。它的特征是什么?它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不管是股市或者是科学或者是政治,当对这样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总是会面临一个类似的情况,那就是一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面对“不确定”人类思维会表现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实际上我们没有人是喜欢不确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确定的东西。

    比如说在投资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叫索罗斯。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什么都不怕只怕不确定”。

    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有直接的感触,我给大家出一道小小的题大家试着来做一下。

    假设你现在参加一个电视的问答节目,比如说幸运52或者开心辞典。现在你来到了一关,这一关会给你出两个问题让你来回答。一个是关于中国地理的,假设您是一位对中国地理知识掌握地非常非常精通的人。因此答出这些题的概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不管问什么题您都能回答出来。这一道题的奖金是3000元,可能还少了,再多一点,把它设置为3万元。另一道题是关于历史的,或者说是关于宋朝的历史,可能您对宋朝的历史也有一点点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够好。能够回答出80%的题目。换言之来讲,在前面一道题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得到3万元。而后面一道题80%的把握拿到奖金5万元。我想问:您会选择回答哪一道题?前一道还是后一道?

    事实上,如果按照我们的理论分析应该选择后一道。因为5万乘以80%得到的奖金是4万元,换言之来讲,可能的收益是4万。而前面一个可能的收益只有3万。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为什么所有人都选择3万元的那道题呢?因为我们没有人喜欢不确定的东西,我们都喜欢确定的东西。事实上这个确定和不确定与大脑的工作模式有关。

    曾经有一个研究,问大家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问题。如果问:您觉得北京七八月份平均气温大概多少?这时候由于我们生活在北京所以都知道平均温度是什么。但是如果问: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六七月份平均气温是多少呢?你会发现回答这两道题似乎在我们看来是一回事儿,区别就在于对前面的问题我们很熟悉很确定,对后面的问题不够熟悉,不够确定。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在回答前一道题的时候,会激活大脑中与快乐有关的那一块儿的区域,在回答第二道题的时候,会激活大脑中与恐惧和不舒服有关的区域。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不同,给大脑带来的激活区域的影响就如此天差地别。

    不仅如此,真正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确定性。因为我们的分析思维每天都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衡量我们的损失和收益。当确定和不确定与损失和收益叠加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所带来的问题更加复杂。

    我们再来做一道题,还是假设您现在是在参加一个电视问答节目。但是规则变了,现在来到这样一关,您可以用百分之百的把握拿到1万元。还有一种情况,您可以选择参加另外一道题,有50%的把握拿到2万元,有50%的把握一分钱都拿不到。这时候您会选择参加那个1万元的呢?还是参加那个50%把握的2万元的呢?

    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拿到那稳妥的1万。反过来想,如果您今天参加的电视节目是采取一个惩罚的办法,回答不出来这道题就会损失一万,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回答不出来这道题有50%的把握输掉2万,有50%的把握一分钱都不会输。我想再问大家您会选择赌一把呢?还是说干脆输掉1万算了呢?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讲,都会选择赌一把。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赌徒心态。而这反应的不是说身为一个赌徒是什么样的,而是当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思维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确定与不确定再加上损失和收益,就为我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认知负荷。

    我们每天都在损失和收益所带来的确定与不确定之间进行考量。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些很巧妙的办法来应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认知负荷。这就用到了心理学中的启发式。什么叫做启发式呢?

    大家做两道小小的题就能够明白了。第一道题假设您现在是一位癌症病人已经到了晚期,一家肿瘤医院告诉您研发出了一个新式的癌症治疗手术,它的存活率能够达到90%。我想问您会选择做还是不做?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做。现在如果换一种情况,也是这一家肿瘤医院开发出来新式的癌症治疗手术。告诉您死亡率达到了10%。我想问问大家,您还会选择做吗?可能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所有人都开始思考了。到底是现在赌一把呢?还是继续这么苟延残喘,也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其实这两道题所表达的概率是一样的,都是90%的存活率。只不过我们改变了它的提法。前面是用存活率后面是用死亡率。而这样一个变化就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态度、选择乃至于行为,这就是启发式。

    启发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脑会经常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要决策的情境,当面对这样巨大的认知负荷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一种走捷径的办法。

    与此类似还有,比如请大家估计一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量是多少?第一种情况,这个藏书量是比2000万多呢还是比2000万少呢?可能我们思索一下会觉得应该比2000万多。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这时候您对它的估计会是多少呢?也许会回答3000万、4000万对不对?那么再假想一种情况,现在问您说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是比8000万多呢还是比8000万少呢?可能您会再思索一下回答说:应该比8000万少。如果让您估计,此时您的估计是多少呢?也许是5000万或者6000万。

    结果您就会发现,仅仅是因为我们给出了不同的参照数字,它就会改变您的估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式。也就是大脑所走的认知捷径。刚才我们似乎还是在跟大家做一些与科学方面,知识方面有关的题。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一个生活中的题。有三个人,他们分别叫做杰克,安妮和乔治。其中杰克看着安妮,安妮看着乔治。杰克已婚,乔治未婚。现在我要问大家的是:请大家判断一下这时候有没有一位已婚的人看着一位未婚的人。答案A有,B没有, C不确定。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的选择是什么?根据经验几乎80%以上的人都会选择C。然后您觉得您的回答是对的吗?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不应该选C。比如说如果安妮已婚,那么有没有已婚人士看着一位未婚人士呢?当然有。如果安妮未婚呢?这种情况成立不成立呢?仍然是成立的。

    你会发现,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认知捷径往往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偏差,英文叫做cognitive bias。也就是说大脑在走捷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这样的情况绝不仅仅限于股市中间或者在做一些问答题或者像刚才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事实上你会发现它与我们很多社会问题都深刻相关。比如种族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美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但是事实上,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去区分不同的种族,并产生种族歧视呢?

    种族实际上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区分具备不同基因的人群,它只是一个生理概念。但是在这样一个生理概念中间,进行思考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会把他们分成一类一类的人然后把一些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认识附加在他们身上,而这样一个认知捷径最终带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种族问题。

    事实上在这样一些研究催生了心理学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情就是2002年一位心理学家名字叫做丹尼尔·卡尼曼,在这方面所做出的一个成绩,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换言之来讲,他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告诉我们,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分析思维不是万能的,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他的书里面把思维区分为系统1和系统2。其中分析思维属于系统2。分析思维往往是会寻着一种比较慢的,一步一步推理的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系统1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的捷径。你会发现当我们处于不确定,需要不断去衡量损失和收益,需要去做出非常关键性的判断的时候,往往不是用的系统2,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析思维。而是用的系统1,也就是认知捷径来进行思考。而这样一些思考会为我们的战略决策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中国古时候的兵法中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庙算。

    孙子兵法里面曾经说过:庙算多者先胜,庙算少者失败。庙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决策,也就是类似于统筹,运筹这样的一些科学。但是今天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纯粹的依靠于庙算,依靠于科学决策来帮助领导者解决管理和经营中的所有问题,那就必须要承担一个代价,即经常错误地走入认知偏差,错误地使用认知捷径而不自知。

    所以说期望领导者们听完这期节目之后,不妨做一个反思。是不是在自己的经营和管理中曾经以为是在不断地分析,不断地使用理性,而事实上却走入了一些认知偏差里面,走入了一些误区中间,走入了所谓的认知捷径中间。

    好,非常感谢大家,我是张红川,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脑做管理|思考,快与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b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