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年,周天子的统治范围,已经方圆不足六百里。
周平王下葬的时候,甚至没有一样像样的陪葬品,只能去鲁国乞讨,才把周平王比较体面的安葬了。
这样的周天子,还有人要吗?
有人要。
这个人,就是齐桓公姜小白。
那么,一个名存实亡、说了不算的周天子,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难道不是个累赘?
非也。
周王室不仅不是个累赘,还是张王牌。
这件事儿,是由管仲告诉齐桓公的。
管仲跟齐桓公,本来是死对头。
齐桓公和哥哥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的时候,管仲奉公子纠之命,率兵拦截齐桓公,并一箭射倒齐桓公。
公子纠得知齐桓公已被射杀,因此放慢了行军的脚步。
怎料几天后来到齐都,发现齐桓公姜小白已经率先坐稳了国君的位置。——
原来,管仲那一箭,恰巧射到了齐桓公的腰带扣上,齐桓公诈死,幸免于难。
而后齐桓公日夜兼程,率先登王,做了国君。
好啊,一代明相管仲,终究没能玩过他的主子!
后来,齐桓公不计前嫌,听取大臣鲍叔牙的意见,任命管仲为相。
齐国也因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举称霸。
这也正常,上有明君,下有名臣,怎么能不成称霸?
称霸的路程,也不是一马平川的。
第一场大战,齐国就输给了曾支持公子纠继位的鲁国。
这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曹刿论战。
连个鲁国都没打过,齐桓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怎么强大?怎么争霸天下?
齐桓公叫来管仲,谋求良策。
管仲一席话,说的齐桓公五体投地,连连叫好。
齐桓公说道,“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
管仲答,“不行,西边的秦,南边的楚,实力也都很强,他们未必听咱们的。”
怎么办?
找个他们不得不听的人,做后盾!我们藏在后边指挥啊。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天子。
要知道,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败不堪,但是哪怕他穷的只剩一张桌子,他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啊。
以周王室做后盾,号令诸侯,谁敢不听?
这就是著名的尊王攘夷的政策。
尊王,指的正是尊崇周王室的权力,当然,不论是诚心诚意地尊崇,还是仅仅做做样子,这一举动都在诸侯中占尽了先机,因为,在背后当老大、总比目中无君做老大正义得多;
攘夷,指的则是抵御戎、狄、楚对中原的侵扰,维护中原的核心地位,攘夷,意味着自己可以打着这个旗号来征讨四方,谁不仁,别怪我不义。
这真是绝佳的战略。
这样一来,一,齐桓公成了全天下最正义的人;二,齐桓公成了全天下最能说了算的人。
谁不服我齐桓公,就是不服周王室,谁敢?
也正是仗着这套尊王攘夷的政策,齐桓公执政四十三年,多次充当盟主的身份,会合诸侯。并多次调解诸侯之间的矛盾,帮助诸侯解决外敌入侵的实际问题。
现在看来,齐桓公的称霸,并非偶然。
首先,在战略上,他采纳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诸侯;在战术上,他调解诸侯矛盾,巩固中原核心地位,加强生产,求贤若渴。
可谓是一代明君。
当然,更重要的,齐桓公的运气也很好,倘若管仲那一箭,正中齐桓公下怀,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一系列事情了。
这真的是冥冥之中,总有天定;你永远不知道,老天爷会在什么时候,给你个机会。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阅读漫笔古今的相关文章。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