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砍柴书院旅行人物
三毛:我们应该出去走一走,才不枉来一趟这珍贵的人间

三毛:我们应该出去走一走,才不枉来一趟这珍贵的人间

作者: 走着瞧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3:40 被阅读43次

很多人看三毛,是在初高中的时候。

那个年纪,我们敏感、困惑,开始懵懵懂懂地思考人生,以及向往远方,却又被摁在压抑的狭小的课桌前,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老师的责骂,面对日复一日单调苦闷的生活。

那时候的我们,多么希望能像三毛一样,穿着很波希米亚的衣服,说着嗲嗲的话,漫游到欧洲,遇到一个外国人,谈一段浪漫的恋爱。

然后跟自己爱的人,住在撒哈拉沙漠里,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秀温暖真切的恩爱。

仿佛有一道光透进来。我们开始意识到,原来人生真的是可以这样过的啊!

原来,我们不一定非要考上好大学,人生才有希望;原来,我们不一定非得要如此苦闷压抑;原来,我们不一定非要出人头地;原来,做个拾荒者也很好。

“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作家闫红说,在十三四岁最“别扭”的年纪,三毛的那几本书救了她,让她觉得,被忽略也没关系,神经质也没关系,成绩不好也没关系。

“我于是看到那个名叫三毛的台湾女孩,像另外一个自己,她也有个被家人宠溺得有点霸道的弟弟,有凶巴巴的老师,她同样是在家中被忽略,在学校被责罚。”

同时,这个曾经“别扭”至极的三毛还带给了那个时代闫红们希望:

“一个当年被父母亲友看做问题孩子的二毛,为什么在十年之后,成了一个对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

闫红说,从她的笔下,我看到惨绿少年,也可以月白风清,摇身变成洒脱的女子,去周游世界,看浩荡人间。

“她是给我勇气的那个人,让我也能放弃常规路线,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三毛,就好像是喜欢自己,不完美,别扭,问题少年,叛逆,想要挣扎,跳出牢笼。

读三毛的故事,就像是在读自己的经历。

初中的三毛,数学成绩最高才拿过50分,为了应对升学压力,三毛钻研考试技巧。

她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习题。于是每次临考,三毛将课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心。

连续几次,她考试都拿下满分。分数突然提高,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

有一天,数学老师现场拿出一张试卷,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很显然,三毛完成不了。接下来,让三毛刻骨铭心的羞辱发生了。

多年后,三毛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

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画完后,老师让三毛转过身给同学看,引起一阵哄笑,老师再命令三毛走出教室,在挤满了学生的走廊走一圈。

12岁的三毛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全程,三毛始终没说一句话,也没掉一滴泪。

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那颗正要绽放的心缩成一团,“器官全部封闭起来”。

她得了自闭症。

她执意要求父亲,在卧室窗户外面加上铁栏,门上加锁。三毛高兴的时候把它们打开,不高兴了就把它们统统锁起来。

从 13 岁到 20 岁,7 年中三毛只和三个人说话,爸爸、妈妈和教她画画的顾福生先生。

在那些最孤单、最绝望的日子里,她把她所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诉诸于文字。

她写过不少“惨绿”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多写于她苦闷在家的时期。那时,三毛的心中,注满了苦雨。

每篇作品,都染着悲苦、忧郁、迷惘和空灵的色彩。

它们是情感荒漠上,哀哀的呼救。它们是枯寂废园里,苍白的花朵。它们是透进阴暗林子里的,几缕皎洁的月光。

后来,在家人和顾福生老师的帮助下,三毛终于慢慢走出自闭症,她拿着自己发表的作品和绘画,成为了一所大学的选读生。

她选择了上哲学系。三毛说:“之所以选择哲学,是因为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但生活的苦涩并没有打算放过三毛,在大学期间的一段感情里,她惨败而归,因为这份失败的感情,她怀着依旧得不到治愈的痛苦,远走他乡,去西班牙进修。

三毛说:“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应该到那里看一次,然后把哲学里的苍白去掉。”

离开台湾,去一个广阔的未知的世界,成为三毛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三毛曾经一再提及,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是如何改变了她苍白的人生。

“她感染了他们热情的天性,不知不觉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三毛曾经做过一个比喻,说她在马德里,像一只“无所谓的花蝴蝶”,无拘无束,自由闲荡。

坐咖啡馆,跳舞,听轻歌剧,还抽上了烟,烟瘾不小。

有一次,三毛看电视,屏幕上西班牙人狂欢舞蹈、传送酒袋的场面,她觉得很过瘾:

“深爱西班牙民族那份疯狂和亲热,人与人的关系,只看那一只只你也喝、我也喝的酒袋,就是最好的说明。”

也是在西班牙,三毛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荷西。

当时荷西只18岁,而三毛已经24岁。热恋过后,荷西向三毛求婚,他让三毛等他六年,四年大学和两年的兵役。

三毛觉得六年太漫长,她很少见地选择了理智地离开。

之后,三毛跟好几个国家的留学生恋爱,后来回到台湾,又经历了几次痛彻心扉的爱情。

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不久三毛离开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跟荷西重逢,并且成为荷西的新娘,结婚的地点选在撒哈拉沙漠。

与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1976年,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面世。三毛最重要的作品,讲的全部是在撒哈拉的日子。

依旧有孤独,伤痕,漂泊,沙漠。但是,也有爱情。

那些远方的生活琐碎,以及多民族之间的趣闻,在三毛的笔下,有如跳动的精灵,它们告诉这个世界:

真的,只要你足够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三毛一生走过48个国家,写了26部作品,她用她的作品帮助很多人树立起豁达、坚强的人生信念,但是她自己却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不久,选择了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在给荷西的信中写道:

“荷西,我永生的丈夫,我守着自己的诺言千山万水地回来了,不要为我悲伤,你看我,不是穿着你生前最爱看的那件锦绣彩衣来见你了吗?

我渴了,倦了,也困了。荷西,那么让我靠在你身边。再没有眼泪,再没有恸哭,我只是要靠着你,一如过去的年年月月。”

三毛去世,很多人都在猜测她死去的真正原因。但我一直坚持认为,那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终其一生,她都不愿被动地活在这个世界的安排之下。

她一直在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她所追求的不过是无尽的自由。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命运待她凉薄,又待她不薄,给了她才华,给了她追求与抗争的勇气,正如她自己所说,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

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我们都梦想成为三毛一样勇敢又纯粹的人。我们都希望踏上追寻自由的漫漫旅途,但我们很多人依旧只是在“梦想”,因为不够勇敢。

“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而三毛,48岁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这些人心中,白先勇这样评价三毛:

“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的一生不长,但她遇到了自己最该爱的人,走了自己想走的路,去了自己想去的远方,活出了一个人该有的模样。

于我们这些曾深受她影响的人而言,三毛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如闫红所说:

许多年前,在小巷深处的某一个窗口的灯下,我看着她绸缎一般的人生,在纸上闪动,心中羡慕,默默跟从。

等到我们年岁渐增,回过头来再看三毛,还能看到更多的活色生香,她的远方再次在我心中复原,我跟随着她,一路万水千山。

我们都要对自己说,就算到了这把年纪,也还是要像她那样啊,一朝一夕,一时一刻,都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文 | 三三


走着瞧旅行活在这珍贵的世间,要去看最美的风景,见最想见的人。

长期征稿,招募优秀写作者,稿费200-1500元

喜欢写文字的你可以添加微信:xixi1990520

以下是走着瞧精彩文章:

王凯,从娘炮变身18岁大学生,到底哪来的底气

2019年的情人节:走进岩井俊二的世界,一起聆听初雪的声音

蔡少芬:从落魄港姐到“炫夫狂魔”,28年里,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赵丽颖官宣怀孕不忘《知否》,电视取景地才是她的福地,这座有美食江湖的浙江小城也即将爆红

杨子珊韩东君在这座古城定情,《舌尖上的中国》两次取景,更是中国文坛大家们的故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毛:我们应该出去走一走,才不枉来一趟这珍贵的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da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