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有幸结识一群大牛公司的HR们,吐槽可以说是很欢乐了——
关于工作:我们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妇”——职场主妇
关于离职:离职不像离婚,更像是被“煤气灯”以后的分手
关于标准:工业时代的“量化”标准,真的适用于互联网时代吗?
我眼中的地产HR
可以说是很“地产”了
地产行业的高强度、超时长是普世皆知了,但以前我以为只局限于营销部门,行政人力部门除了月底月初做薪酬难逃加班,其他时候还是相对正常的。但现在知道了,HR也是方案不离手、电脑不离身、微信随时回、汇报随时走的。通宵什么的,家常便饭,PPT什么的信手拈来。
你们一个HR,做什么PPT?
仙女:光培训的种类我们就不下十个,每个月都要翻着花样做,当然要创意、创意、创意!
萌妹:关于“不存在的人员”的招聘计划第十稿了解下?
御姐:我有一百种工资包拆分方法和一个每天纠结用哪一种的领导,了解下?
你们赢了,地产人。
关于工作
我们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妇”——职场主妇
仙女的吐槽,主要是作为一个HR,每周出PPT的数量和组织培训活动的质量,直接转岗做营销策划那也是绰绰有余,而且每天的工作时长足以让营销部门的人汗颜——真是对不起行政人力“闲职”的虚名啊。
但是她比我厉害的是,她从来不生病。作为一个被超时工作压垮的人,我由衷的佩服:您老身板真硬朗啊!然后她上个月用一场大病终结了我的佩服。
超时长工作,已经成为多个行业的常态,毕竟“努力奋斗”是这个时代加粗标红的纲领。但它产生的问题真只是消耗身体和家庭投入这么简单吗?
在我们看来,职场人士面临的危机和“家庭主妇”是一样的。我们来进行一下对比:
家庭主妇每天24小时在家服务,随时待命。
职场人士每天15+小时沉浸工作,随时待命。
家庭主妇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自己的丈夫。
职场人士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所在的公司。
家庭主妇眼里只有家务、孩子、公婆关系,社会关系简单。
职场人士眼里只有工作、领导、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简单。
所以,职场人士就是嫁给“公司”的“主妇”——把自己的时间全部交付给了一个场景,困在里面,与世隔绝,画地为牢,自我麻痹,从而同样面临生活单一、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与社会脱节的危机。
某一天工作量少,给你带来的空虚感和孩子去上学、老公去上班以后的家庭主妇的无聊大同小异。
而领导不在时候的轻松感,又和公婆不在家一模一样。
当你感觉到工作很痛苦,但是光想想离职这件事就心生恐怖、说都不敢说出来的时候,和想要提离婚的全职主妇面临的痛苦和卑微如出一辙。
因此,需要打掉生活和工作之间壁垒的,是职场人士(不论男女)和家庭主妇同样面临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跳槽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你像家庭主妇一样去思考,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才能活的更丰富。
关于离职
离职不像离婚,更像是被“煤气灯”以后的分手
御姐的吐槽让我们get到了一个悲惨的离职故事——找到下家了都没有离职成功,而且还不是公司制度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领导不同意离职啊。
所以这场离职不像是签署协议就一别两宽的“离婚”,更像是单方面说了不算的“情侣分手”,而且还是和擅长使用“煤气灯操纵法”的情侣分手——
《煤气灯下(gaslight)》的黑白老电影有一个经典的桥段,是男主角故意将家中的煤气灯调得忽明忽暗。当女主角对灯光的异常变化表达疑惑时,男主坚定地否认,坚持告诉她那是她的幻觉,是她过于疑神疑鬼。最后,女主角也由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是现实。
后来这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来控制对方的情感操控,就被命名为了“煤气灯操纵法(gaslighting)”,而在伴侣之间,操纵者会不断地洗脑自己的伴侣,在伴侣面前丑化和妖魔化Ta身边其他的人,致使对方主动或被动地慢慢远离其他亲近的人,最后身边只剩下操控者一个人,也只能够信任这一个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为了控制对方,而让对方相信“我很差劲”、“我有太多缺点” “只有Ta会爱我这种人”、“唯有Ta是真心爱我”,或是“我离开了Ta就无法生存”这样的信息。
你的水平不行,你还不够专业,你还需要成长,而我愿意陪你成长,对你严苛是为了你好,只有我才会这样待你,其它公司可没有这么人性化,到市场上你早被干掉了……这些话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所以,你以为在职场上你一直很理性?兔样!随时保持对“煤气灯”的警惕,才是“职场主妇”们的生存法则。
关于标准
工业时代的“量化”标准,真的适用于互联网时代吗?
萌妹的吐槽主要集中于“员工价值”量化和评价的无厘头——优秀员工是不指望了,评个合格还要区分大小合格……领导你是微积分专业的吗?
萌妹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活的猎头——原谅我换工作换的少,而且一直在底层挣扎,还惊动不了“猎头”这种高级物种。
猎头的工作内容很多是通过简历来筛选目标人才,而筛选的标准就是各种量化的标签——学历,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等等。习惯了用量化和贴标签来看人,萌妹也把这一点用到了自己身上,用各个“标签”的对比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试图用此来解释为什么水平差的员工更受领导喜爱。
但其实不止是猎头,我们大多数人也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思维惯性——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无限分割、无限拆分成小零件、小元素,然后用每个元素的精准度来控制组装后的质量。那么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替换或者增加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应该也不错。
比如领导对团队不满意,他会去找一个可量化的原因,比如员工学历不高(或者是普遍没有大公司经验等),那么再招聘新人就重点解决这个元素。
可一个团队呈现的业绩,是高学历就能解决的吗?
所以,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不是单个元素,而是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产生的效果,比如把团队当成一个有机体,解决掉团队成员之间沟通机制的问题,或许更有助于推进成长。
放到个人身上也是一样,不要用标签来量化自己,没有哪个标签能够定义你,只有你把自己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别人才不会把你当做一堆零件构筑的机器。
总的来说,和HR们的聊天还是收益颇丰的,碰撞出很多脑洞和火花。简而言之,把自己当成一个和家庭主妇一样的凡人,屏蔽掉那些“职场”自带的优越感或者光环,或许更能看到自己的内心。
以上。
■ Over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