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岛大窑沟的由来

青岛大窑沟的由来

作者: 平常心_9886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09:58 被阅读0次

      大窑沟堪称岛城的“软腹”,低平松软,土层丰腴,适宜于建窑烧砖瓦,于是城市初创时代的薪火最初从这里燃起。至今,几乎没有人质疑,大窑沟的由来跟浇注城市基座的那段懵懂初开的岁月有关,只是在喧闹的城市交响中,大窑沟的名字尽管依然那么琅琅上口,尽人皆知,但人们却很少从这个视点上返观它发黄变脆的历史之页。

    大窑沟,名符其实,可以说无一字不暗含这名字特有的那份率真与质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寓居青岛的梁实秋先生,在晚年的回忆中曾提到它,却误把大窑沟写成了“大雅沟”,也许是年代久远记不真切,抑或嫌其不雅之故?小时候,一家人在华乐戏院听完戏,听父亲说“逛大窑沟去”,少不了欢呼雀跃一番。那时的大窑沟大有逛头,主要去处便是气派十足的“劝业场”,樱花季节,大窑沟是必去的,隐约记得那些欧式马车就等候在大窑沟的一道巷口上,多的时候从济南路口一直排到沧口路,应当说,岛城的欧陆风情少不了大窑沟一景。

    这里最早是一片窑场,厂主据说是一位姜姓建筑设计师。这人不但建窑办厂,还在岛城早期建筑群里留下两处佳作,一是青岛私立大学(即后来的山大前身)主体楼,一是位于上海路的基督堂。按说,这位建筑师连同他的窑场,理应在早期地方志里书上一笔,但遗憾的是,《胶澳志》并未述及。这部志的分卷本《食货志 矿业篇》讲到德国殖民时代石老人、沙子口盛产“白土”,“德人尝运往大鲍岛及孤山之窑厂,以供砖瓦之原料,或供磁砖及砖与琉璃瓦之材料也”。当时的“大鲍岛窑厂”就建在大窑沟,而且大窑沟窑厂的制品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红砖青瓦白石灰,还包括用白土作原料烧制的磁砖和琉璃瓦。德国一位地质专家曾研究过这种白土是大孤山硅岩风化而成,还推算出它的化学构成和耐高温度,但他未曾料想,采用白土烧制的新型建材将在方兴未艾的岛城建材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岛城的建材新贵。大窑沟的窑火熔铸了为岛城雏型奠基的第一个建筑潮,在经历了日德青岛之战的劫难之后黯然而熄,它把昔日辉煌深深嵌入岛城老建筑和“万国建筑博览”的殊荣里。

    和大、小鲍岛一样,大窑沟始终是个内涵外延的地域概念。大体的界定,包括中山路、市场三路、堂邑路、济南路、沧口路和冠县路的交汇之区,实在不愧为大。披开都市的容妆,我们不难发现,在南、北高地和小鲍岛东山的三面夹峙下,大窑沟是一条匍匐在岁月深处的沟谷,从市场三路东端冉冉而来。当年,沧口路还是一片丛莽林地,高大的树冠能把树荫倾泻到市场三路上。大窑沟肩起老“街里”古老地脉上的一级级台阶,渐渐化入后海滩涂的地平线,以至我们从当年的图片写真上很难分辨哪是大窑沟?哪是后海崖?本来就分不开的地界淹没在一片混沌的空间里――后来,从这片滩涂上勾勒出一幅巨大的港区图案,为这座新兴城市安上了硕大的颅脑。人们习惯把这片滩涂托起的海港之梦归溯到亘古的水土运动,而实际上,经由大窑沟注入后海的填海之功同样是毫无疑义的,只是人们在探究胶州湾的成因时往往忽略了后者。

    很难描述大窑沟的雏态。除了从现存的文字记载中想象出属于这里的砖瓦窑,烟云聚散,窑火明灭,闪着金属光泽的琉璃瓦,以及在战火中颤栗的砖瓦窑睁大惊恐的眼睛等等,最初的记忆已被淡化,当历史回眸的时候,昔日大窑沟已被城市履痕抹平了岁月沟壑。

    闪亮的钢轨从大窑上空飞跨而过,不久小港码头建成开港,庞大的帆船队伍从海上风涌而来。这时,大窑沟在世人面前竖起一个大大的叹号――胶澳(青岛旧称)电汽公司大楼从大窑沟拔地而起。称之为“叹号”绝非夸张,这座头顶绿盔的塔式建筑在欧式建筑争比高低的中山路上,不愧为名符其实的“大个子”。这种居高睥下的建筑风格,表征一种语言――电汽公司大楼本身就是支撑城市的大电杆。自然,一座楼的问世也许说明不了更多变化。但对于大窑沟,却意味着它的传统定位开始悄悄地发生嬗变。

    也许过于钟情于历史的缘故,追寻那些魂牵梦萦的老地方,我总是设法让它们最原始、本真的面孔在记忆的底版上还原,但实际上却往往事与愿违。对比记录大窑沟的几帧老照片,我隐约感到历史镜头似乎故意避开了大窑沟最原始、本真的面孔,目光所触摸到的,大多是承载现代建筑的大窑沟。诚然,从老照片上直击大窑沟,最多只是掀开了岁月的一角,它们距今的时间至少在80年以上。

    大窑沟成为岛城公交线的中枢,比日本人开通这里的第一条柏油马路――“所泽町”要早。那时,交通公司的大本营就扎在大窑沟,通往汇泉、沧口、四方、李村的公交车都从这里发车。交通公司是座一抹平的二层楼,从济南路口一直弯到铁路桥下的水门汀。楼上是公司写字楼,楼下是一溜面街的汽车房,象一排大敞街门的大排档。大窑沟是岛城醒的最早的地方。清晨,头班早车的大灯把车场照得一片雪亮,摇把声,引擎声,检票员的吆喝声在空气中欢快地抖动,辘辘车轮碾过大窑沟的沙土路驶往市郊各处。当时的柏油路面仅从斐迪里大街(中山路南段)铺到大马路(中山路北段)中间的北京路口,从北京路延长到大窑沟,是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以后的事,日本人管这段马路叫“所泽町”。日本人踏着这条路,开始城市空间北拓,把“新界”的构图沿堂邑路、馆陶路向北铺开,中山路这条滚金流银的“财富之河”几乎被人为地抻长了……于是大窑沟的地面上出现了劝业场、邮电局和各种招牌的洋行商号,从此告别了烟火冲天的“砖瓦时代”。

    首班早车出发以后,嘈杂的市声涌进大窑沟:地排车的长龙移动着庞大的身躯,辗过大窑沟的石条路,向北,攀上冠县路的漫坡;随着头一拨渔船到港,用竹篙挑着渔具的渔民三五成夥涌向大窑沟沿街的土产店,夹杂乡音俚语的笑骂给大窑沟平添了几分景致; 工夫不大,小港的鱼行开市了……日上时分,“街里”的主妇们纷纷上街采办,开始她们一天中最充实、惬意的那段时光。大窑沟是主妇们必到的地方。有的就近在萃县路一带的地摊上侃斤论两,殷实人家的主妇大都拥向市场三路的“劝业场”。梁实秋在晚年还不时忆起夫人当年在大窑沟“提篮小买”的惬意情景,字里行间洇润着后海崖那咸腥的风……

    如今,我们常常为难得一睹大窑沟原始、本真的面孔而生出许多感慨,但时间的伟大正在于改变旧有的一切。

    今天的大窑沟仍然称得上岛城公交的一个枢纽,但不是唯一。“劝业场”的基座上高耸起一座新楼体。那个叹号似的尖顶塔楼已称不上“大个子”,它瘦削的身躯只能作为一种历史观赏,而后海的风强劲依旧,正把北中国的一个大港之梦推向西海岸?

相关文章

  • 青岛大窑沟的由来

    大窑沟堪称岛城的“软腹”,低平松软,土层丰腴,适宜于建窑烧砖瓦,于是城市初创时代的薪火最初从这里燃起。至今,...

  • 窑沟赞

    作者/亦客飞翔 陕西省,丹凤县,全国朋友往这看。 蟒岭山,老树林,有个村子驻这里。 村不大,环境好,有山有水全是宝...

  • 难忘的窑北沟

    姚北沟那地方的冬天很冷,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是我们一群年轻的小伙子穿着崭新的军装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那时,...

  • 清明踏青(2)

    前期回顾: 我们到了西窑沟,里面有游乐场,草莓采摘...

  • 建窑兔毫盏的由来?

    建盏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建盏斑纹是在...

  • 长余沟的由来

    赞皇县城西有条山沟叫长余沟。沟怎么会长余呢? 传说,玉皇大帝整天在天宫生活,吃山珍海味,看仙女、...

  • 老沟.老村.老窑

    黄土高原的腹地上,有一条沟,两边是二三十米的土塬,沟里有一个村子叫东沟村,住着三四百户人家,这就是我的外婆的家。 ...

  • 柳子沟冰瀑

    三分队周日让大家自由活动,小伙伴们想去窑头村去看冰瀑。云瑞就和他们向柳跖沟方向进发。在天龙山柳跖沟窑头村段有一道美...

  • 中国瓷器|八大窑系

    宋代瓷窑的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越窑系。 恰好以长江为...

  • 宋代六大窑系之“龙泉窑”鉴赏

    宋代六大窑系: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 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设窑厂,生一所烧的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岛大窑沟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h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