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对季节的判断总是延后的,比如今年,初雪一直未至,便没有冬天的觉悟。虽然万物萧瑟,落叶满地,天气渐冷,情绪却一直无法入冬。
究其根源,在看到好友分享的入秋的落叶时稍有明悟——其实真正缺少的是类似一叶知秋的瞬感。
一片枯黄的叶子,从树枝慢动作飘落一一打着转。在快落到草地上的时候,动作再慢两倍,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安静地等着这个树叶缓缓落地,于是就听到一声,叮——,像水滴掉落水面,像勺子敲下杯子,像音叉的一个音符,像心漏掉了半拍。银瓶乍破,珠落玉盘。下一刻世界就又回来了,只是被偷走了一瞬。
然而这一瞬之后,仿佛世界席卷着无数的可能被重启了一次。蝉鸣,鸟叫,太阳,树叶,当然都和上一刻没有区别,然而就是感觉到夏天的凋零。是因为一片树叶么?是因为已经立秋么?是因为人的不同么?
然而不论怎么样,秋天确实就来了。为赋新词强说愁来了,数树深红出浅黄来了,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来了。秋天就从地上的一片落叶蔓延出去。这片叶子就是秋天的瞬感。
对于冬天来说,这种瞬感当然是雪,落雪的过程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是一见钟情的大雪。晚来欲雪,狐裘不暖,卧听雪声,翌日起身,推门望去,必定要千山如裹,苍山复雪,整个世界惟余莽莽。如果此时还有些黑色的地面,就会显得冬天特别不诚实,也很难产生瞬感。所以冬天确实是个"难过"的季节。
同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同,瞬感更像是灵机一动的脑洞大开,没有过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水到渠成的必然性。有些理论,总是忽略这种随机性,好像所有的偶然都存在于必然当中。
这种理论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按部就班的结果是可重复性的,追随天才的想法对于众人有时并无意义。然而当我在理性思考达到困境时,总是习惯打开口袋,随意撒出一些瞬感,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一些出路。
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一瞬间明悟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