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和永澄老师共读《思考,快与慢》
Day2阅读方法和标准篇(文末有福利)

Day2阅读方法和标准篇(文末有福利)

作者: 流光易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7:01 被阅读107次

收获和感受

一、主动阅读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能够做成什么事情?做好什么事情呢?

农民给农作物施肥、除草,但农作物需要自己成长起来才行;医生给病人开处方,好起来仍旧需要病人自己能好起来;教师给学生讲课,学生自己要愿意学习,动脑思考才行。据说,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自己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即时拉起来了,也会马上躺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决定自己醒来。

主动阅读是被称为阅读界圣经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开篇第一章第一节提出来的概念。阅读时多主动,以及投入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决定读者最终能从作者和他的书里接收多少。最核心的目的是理解力的提升。

一个信息处理模型:最下面一层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和你对对象的认知。中间一层叫做你的决策方式。最上面一层叫做你的元认知启动。(暂时只能来说说最下面的一层)

高效高质量地处理信息:

第一,澄清对自己的认知,套用黄金思维圈分析。Why: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how:我要怎样读这本书?waht:我要读到的标准是什么?最终要获得什么成果?面对一本书思考清楚这三个层次的问题,主动性必定大大提升。

阅读的目的可以有:提升理解力;获得资讯;休闲娱乐。目标可以是:针对不同的书提出的;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提出的。

怎样读这本书,涉及到读书方法的问题。经《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学习之后,非常肯定的是,拿到一本书,要先检视。这是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检视阅读之后,会帮助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获得的成果,可以是目的的实现,目标的达成。常见的成果会有回答出了主动阅读的四大问题;新建、扩张、打通了知识体系和框架;解决了现实的问题、开阔了视野;形成

第二,获得对对象的认知。就一本书而言,可以从四个问题着手。

1.这本书整体谈的是什么?

2.每个部分说了什么?是如何展开的?

3.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和我的关系是什么?

记住一句话,主动阅读是能够提出问题并回答出问题的阅读,同时这也是阅读的艺术。这四个问题,是在拿到一本书,做了检视阅读之后分析阅读阶段要完成的。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

在检视《快思慢想》时,由于从目录实在是看不出组成部分和内在结构,跑去看附录里的第一篇文章了。对比起,第二天永澄对检视阅读的讲解后,再进行检视阅读,发觉第一次有许多不对的地方。比如,个人的精神状态,头脑有些混乱、焦急;没有保持整体观,去从多个的关键词、序言中每一部分的介绍中获得出全书的结构认知。

第二次进行检视阅读,对序言的全书内容介绍,对比台版的目录,把关键词进行联系,获得了比第一天更多的了解,并写出了笔记。

经由再次听永澄老师讲解检视阅读,以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我对检视阅读的认识又更新了:

首先,是检视阅读的痛点。

1.切忌一打开就翻开第一页读!去杀头书。

2一定是先看目录、序言,获得整体的认知:由哪些部分组成?结构是怎样的?

3.避免陷入细节:随手翻、快速看过去、我不要立刻就看懂他、推迟满足感、有问题留白

其次,第二步,看整体,把目录、序言或前言结合看,基本能够获知这本书是讲了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结构是怎样的?如果对这个领域有了解,可以把目录写下来,反复看,我能想到写什么?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

还有,第三步,看细节,对具体的做法,结合原书和永澄的解读,做了整合。

第三步,看细节的做法

始终保持思考。据《如何阅读一本书》说,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之外还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想象的空间,可能和《快思慢想》中有说到的联结记忆有较大关系;还有阅读过程,联系上下文的猜测、推想、推理。比如,序言中,说到的“判断和决策”,我就联系永澄阅读此书的目的,认为判断可能指的是“解释”。

在整个检视阅读的过程中,这些能力要最大化的调动起来,才有可能快速建立对一本书的整体认知。除能力之外,已有的知识,决定了检视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的多少与准确性。

有个概念叫背景知识,可以说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笼统的说是你的已有知识。已有知识阅读,和新知识的联结点也就多,你就有更多的角度、方式去体会、理解新知识;在要检视的书的目录中,有几个概念、关键词是你有所了解的,可以节省工作记忆的空间,腾出更多去思考剩余的内容。于初学者,没有快捷的好办法,只能慢慢积累,从学科的源头书籍、经典的书籍着手,或开始用本领域趣味强一点的入手。在《快思慢想》之前,我看过《别做正常的傻瓜》、《清醒思考得艺术》。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检视阅读的收获视个人能力和知识的不同会不一样,刻意练习和复盘吧。

三、分析阅读

活动开始的前两周就开始重新阅读《如何一本书》和领读的文字稿,进行了全面整理(幕布版)

四、关于问题四:和你有什么关系?

但凡是讲道理,先会让你获得启发感,然后你自己必须把启发感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人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必须要和你的认知产生关联。这个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联系永澄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已知,“和认知产生关联”大致是:学习之后写的笔记,不能依旧是人家的原话,这样没意思。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自己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和评断。要把新获得的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关联、融合打通。能够概念化、结构化、模型化;可以升维、降维。

一看就懂的,要大量输出;一看不能马上懂得,要大量输入。

似懂非懂的,要马上通过说或写的形式输出,说不出、写不出,很有可能就是没有学懂!听一场课,最后是把人家的原话写下来,有什么意思。原话可以写,先要把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弄清楚;再想想自己的理解;还要思考它可以怎么用;能够概念化、结构化、模型化;可以升维、降维。开篇一个小伙伴能够就每一个部分,写一段自己的感受,非常不错,说明他已经开始自己的思考了。我也要这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改变和行动

以下为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标准,活动过程和结束之后,用次对标:

P.S.本篇写于永澄老师发起的共读《快思慢想》活动第二天20170622(四)之后。原分享的主要内容是主动阅读的理念和检视阅读的方法。

福利:mubu.com/doc/48yOyIfcC检视阅读的认知、分析阅读指引mubu.com/doc/fxwOSQHPC

这是2016年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于今年6月重读原书和分享的文字稿做的整理,忠于原书,也有自己的思考。可以保存到自己的幕布,用于刻意练习阅读能力。欢迎各位指出不当之处,希望能与你分享交流阅读过程中任何喜悦与疑惑~~~在此特别感谢永澄老师!遇见您,是我们这群人的幸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2阅读方法和标准篇(文末有福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l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