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80787/f9b76433266f1cfa.jpg)
作为家长,时时会感到心里忐忑不安,莫名焦虑。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孩子上小学了,家长会有这些问题困扰:现在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小家伙能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她会不会快乐,尽快交到好朋友?
作为童书编辑,我也读过不少日记类作品,也编辑出版过亲子日记。编辑这类图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日记是书写学校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比小说更加具有表现力。
日记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记录从开学第一天到学期结束的所有点滴,可以随时记录成长的快乐,也可有随时发泄心中的烦恼。
最近读到刘昕羽的日记,对于日记体作品有了更家深入的认识。由于小作者的父亲不仅跟我相识多年,而且我们对彼此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我读刘昕羽小学阶段的日记时,因为其中有熟悉的人,就跟读那些从来都不认识的人写的日记感受很不一样。
刘昕羽的家长也跟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为她的成长操碎了心。但与此同时,孩子眼中的成人又是怎样的呢?
在刘昕羽的日记中,家庭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很多。这些事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从中也可以看出家人之间的爱是多么真切。
爸爸、妈妈有时在家会暗中比赛厨艺,裁判就是“我”。有一天,爸爸要亲自下厨煮菜,他做了一碗汤,吃饭时见“我”尝了汤,急忙问“我”:“味道咋样?”“我”说:“不错,很好喝,蘑菇也很好吃。”爸爸看了妈妈一眼,妈妈耸耸肩。如果时光能倒流的话,“我”希望我来撇个嘴配配场。当妈妈端着一盘她的独门秘籍——素菜之中的韭菜过来,催“我”快吃的时候,“我”没有听她的,而是边吃边看杂志《杂文周刊》。妈妈气坏了,眉头皱成了八字,指着韭菜的盘子大声吼起来。爸爸则在一旁幸灾乐祸,说:“看,还是我的汤好吧!”为了不让他们为此伤了和气,“我”只好把自己不爱吃的韭菜吃掉。
奶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爷爷急得大吼:“妈达命!(不得了,方言)你滴饮金咋么子么红啊?(你的眼睛怎么这么红啊?)”这地道的泰州方言也是让人忍俊不禁。到了医院,“爷爷又给奶奶发经验气球”:“我说成凤啊,你以后要小心翼翼地切。你看,这不,把手都给划下来了!我告诉你啊,如果真的把手指给切下来了,在泰州补最便宜还要1 万多呢!”在陪奶奶等待包扎时,爷爷还不忘教育刘昕羽这位孙女说:“乐乐,你以后千万不能碰刀。你看,你奶奶一不小心用刀把手都划下来了!”在孙女看来,这是爷爷在给自己“发红色预警球——嘱咐语”。这位爷爷的形象就这样在刘昕羽笔下一点一点鲜活起来。作为乖孙女,她记住了这满满的爱,她写道:“我一定会一直随身带着这个隐形的预警球,让它保存在我的袋子——脑袋里的!!!”
刘昕羽的日记中记录最多的是在学校里的细碎小事,读她的日记,会发现孩子们和老师的形象也十分生动,孩子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没心没肺”。看到同学因为打架被老师教育,最后还被扣掉小红花,她会担心:“还好不是我,要是我,我就惨了。我现在小红花不多,还要扣一朵,不就更少了吗?”正如她所表达的:“我的快乐哪里来?我的快乐学校来!”孩子们的生活真是有趣极了,他们把我们成人想要施加给他们的学业压力,通过学校的快乐生活轻松化解。让人忍不住感叹:童年真美好!
读这样的日记,就像倾听孩子的心;每天读,就像每天和孩子聊天。读完刘昕羽这些日积月累最原生态的作品,我在想,大人读孩子的日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还可以从中反观一下我们自己。由此我为自己没有让孩子在童年时期也像刘昕羽一样写日记而深感遗憾,因为这无异于错过了孩子童年和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童年的日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启发其他孩子的写作兴趣。阅读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读别人的日记,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写作的过程,也是反思和回味的过程,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这样写日记,由于个性、爱好都不相同,一定会描绘出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