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敏:十年,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前言】
播种与收获,往往不在同一个季节,这中间隔着的那段时间叫做坚持。
回眸三十年……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依然热爱它。
因为我一直坚信,无论何时,教师永远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
正是凭着如此教学勇气,我坚守乡村,守住一间教室,爱于心,敏于行,在繁华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让自己的生命传奇丰富而厚重,活出教师应有的尊严乃至神圣感、成就感、幸福感。
【目录】
这归根结底,都是源于职业认同,始于笔耕不辍,立于专业尊严,终于职业幸福。
【源于职业认同】
1991年,于漪老师的讲座播下一粒种子——长大后我就成为你。选择讲台,选择乡村学校,选择做一个大写的人,选择用生命歌唱。就这样追随,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004年,桂梅校长的阅读课堂再次引燃了我,坚信阅读课堂的神奇魅力。教师,首先要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老师。当你腹有诗书,当你具有书香气质,站在那里,哪怕你不说话,也是教育。你要在学生今日的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实现富有乐趣与成就的教育人生。
迎着晨曦,总是扪心自问:
作为教师,我真爱自己的学生吗?作为教师,我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了吗?作为教师,我觉察到学生爱我了吗?
是啊!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假如你厌恶你的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激励。我们绝对不可以对“顽童”置之不理,更没有权利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叶澜教授说过,教育,就是教天地之事,育生命自觉。
而我说,教育,就是首先要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每一个你喜欢的学生,每一个你讨厌的学生,每一个喜欢你的学生,每一个讨厌你的学生,无论是孺子可教,亦或是朽木不可雕;无论是爱屋及乌,亦或是恨铁不成钢,他们都是你教育生涯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于是,我总是告诫自己:谨记恩师嘱托,同窗赠言,学生表白,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有情怀,有温度,去引燃自己,去点亮孩子,让自己一直走在追求精神妩媚,课堂精湛的路上,让自己一直以诗意栖居的样态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为了抵达,我一直在追寻。
【始于笔耕不辍】
2004年,申宣成教授我邂逅新教育,开启心教育。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念,让我情有独钟;
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的教师课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气深刻共鸣”更是让我深深迷恋。
2009年,我接了一届学生,一届有史以来人数最少——31人,成绩最差——全班120分以上4人,90分以下近20人,而且均来自非片区学生——只求量,不讲质的一批学生。
我迷茫过,也消沉过,但从未想过放弃,更有抛弃这31个孩子。我对孩子们说,我不抛弃你,你也不能放弃自己。
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不仅把雷夫《五十六号教室奇迹》的班级管理理念“道德发展六阶段”引进来,还坚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
我不想惹麻烦,
我想要奖赏,
我想取悦某人,
我要遵守规则,
我能体贴别人,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班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我读你听”的师生互读与“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以“道德长跑”为主题的日记写作,还有想象作文“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接力写作……
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更是加入“新教育实验”团队,开启“构筑理想课堂”,并向学生承诺,日更千字文。
师生共读共写打开了教育生活的另一扇窗。我踏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在繁华中找到本真,让生命的痛感在文字中栖息,让精神与尊严在文字中扎根。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一盏灯,一支笔,一个人的深夜,一个人的狂欢。
你的文字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从2006年的《爱的神话》到2009年的《1+1教育博客》到校讯通上注册的《诗意栖居的港湾》,再到简书上的《爱于心敏于行》,默默向下扎根,悄悄向阳而生,
当无数个百万字在电脑文件夹绽放时,我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小伙伴说: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假如我能点燃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就可以点燃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我点燃了杏坛群的小伙伴们,我唤醒了工作坊的成员们,我激励每一位听到讲座的朋友们……从河南到河北,从云南到贵州,从广州到杭州,从四川到福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借力共同体,我的专业成长出现质的飞跃。
亲爱的朋友们,教育写作助力专业成长。一天工作以8小时计算,480分钟,你要能匀出10%的时间,或者多出10%的时间,每天一小时左右,用在记录上,记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阅读的感悟,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只言片语,星星点点,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坚持不懈,一定在理论上有提升,在实践中有突破,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让我们一起捧诗书,拿起笔,一起做擦星星的那个人吧!
【立于专业尊严】
做教育,安安静静;当老师,明明白白。
我把心妥妥贴贴地安放于教室,力求成为精神妩媚,课堂精湛,有专业尊严的明师。
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言:
明师者,乃明智之师,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日之师。
明师能明“智慧”,明“自我”,明“学生”,明“教育”。
明师应当是一位“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芒,腹中有诗书,手中有绝活”的老师。
如何成为明师?
要有愿景目标,有规划意识,有复盘反思,更有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的好习惯。
我们工作室的愿景就是通过阶段性的规划,最终让每一位小伙伴都能上好课,带好班,勤反思,会写作,还会讲座的五好老师。
2009年,新乡市骨干教师培训,最后提交一份作业,就是规划一下自己30或40年的教学生涯。
我不仅认真地做了规划,而且还复印了一份,收藏并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
正是如此,我把读书当做倾听——倾听他人;把写作当做倾听——倾听自己。
在一次次地双向奔赴中,在一次次地艰难跋涉中,我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方向了。
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看学生一辈子。我把每一节课都当做未完成的作品,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努力让课堂富有情致与诗意,让教育充满激情与灵动,让自己成为一名精致、从容、优雅的教师。
为了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了拥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唯有好好栽培自己。
【终于职业幸福】
教育是一次次双向奔赴,彼此看见,彼此赋能,彼此成全。
一间教室,一个世界。教师的视界,学生的世界。
越来越坚信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好的关系好的教育。
2017年,又迎来一群孩子,开学了,每人送上一本书。孩子们,你们桌子上的书是老师用稿费买来的,稿费从哪里来,读书来的,写作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也要成为爱读书的孩子哟!
在第一节班会课上,我深情寄语:我期待与你们一起铸造一个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班集体,旅途有书香,谈吐有教养,学习有能力,人生有智慧。男孩子成为谦谦君子,女子成为优雅淑女,你们一定要帮助老师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景啊!
每个月末,举行一次生日会。请上本月小寿星,赠送一个小红包。小红包里有什么?一封千字左右的生日信,一元压岁钱。一信一祝福,一元一心意。坚持三年,写了144封生日信,让每个孩子都带着美好上路。
教师的幸福力源于什么?源于认知与觉察,源于共情与同理心,更源于“专业+师爱”,如此,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请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请点燃孩子的阅读梦吧;请用卓越树、说明书、协议单来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请让书信沟通、日常陪练、研学旅行伴着师生一起向着诗和远方。
就这样,一间间完美的教室被缔造,一个个传奇故事在书写,也成就了一位乡村教师的浪漫史诗。
让我们这样做教师吧——
忘掉分数,留下人,培育人,成就人。
今天,我们一群内心光亮,蓬勃向上的永联人相遇了——
这就是我们深深扎根,鲜活成长之际哟!
我们面带微笑,心态平和,自我觉察,内心强大;
我们尺码相同,真诚相伴,深度聆听,拒绝评判;
让我们坚定坚定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
寄以希望,待其成长。
谨记: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能成长!
让我们一直走在专业化发展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