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新技术视域下的课堂新样态》,对教育信息化促进课堂改革充满美好的期许。
“伟大的人物都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实际上,任何有作为的人都是拓荒者,是不甘于固步自封的与时俱进的人。在六年前的“谭金辉诗歌创作研讨会”上,我的发言中有一句: “决不重复他人,更不重复自己”,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创作贵在“创”,这是文学之根;创新贵在“新”,这是科技之魂。而教育媒体的创新与应用研究,正是创新教育的客观需要。教育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正是一块待开发的新领域。
教育新媒体绝不单单是技术层面或者仅仅为物质层面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要实现与“人”的深度融合,最终落实到为每个孩子的的全面发展与特色成长之上。
关注使用新媒体推进课堂教学的效度。新媒体的引进,表面看起来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实则促进了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的变革。如果不能带着思想去进行新媒体教学,就会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淖,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课堂气质没有根本性变化,甚至仅仅为了表面的“绚丽多姿”,深入不到内涵,就是等而下之的“噱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少媒体技术专家有个共识——是先进理念和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能否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这是新媒体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一个观察点。
新媒体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不再局限于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难点的形象化教学辅助工具,而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体验的工具。不仅是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方式,还是尝试进行结构性变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而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创新课程的教学结构。发挥新媒体的“蝴蝶效应”,让课堂改革真正落地。
古希腊学者普拉塔戈曾经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要被点燃的火把。”尝试用新媒体技术作为点燃火把的火种,激起学生自主合作的愿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绽放诗意,而充满人文关怀。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切实促进学生智能学习。教学是一种“进化”而来的能力,也是一种“借势”的艺术,智能教育时代必须用智能方式学习和展开教学。
金辉 于尽善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