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61|Week23-7
修己篇-人情难知
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致沅弟
初九夜所接弟信,满纸骄矜之气,且多悖谬之语。天下之事变多矣,义理亦深矣,人情难知,天道亦难测,而吾弟为此一手遮天之词、狂妄无稽之语,不知果何所本?
评:
咸丰十年八月份发生了意见不得了的大事情。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亡热河。途中给曾国藩连发信息,让其班师北上勤王。
但曾国藩这边呢?天平军准备重新夺回好不容易拿到的安庆,整个湘军集团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全力备战与太平天国的死磕,还哪有多余的兵力北上呢。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湘军按兵不动,备战太平军,又可以不落下抗旨不遵,目无君上的罪名。
整个时候,弟弟就来了这样一个信,大意是说之所以北边的战时是这样烂就怪僧格林沁没有尽力打,对僧格林沁和咸丰帝一顿抱怨。曾国藩恼火了,写了这样措辞严厉的信。
看下来,弟弟是在官场上非常不成熟的。很多话可以心里想,但不能说不能写。不然很可能成为把柄,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武器。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冷静的状态下想出来的。
曾国藩说,天下之事变化太大了,你我个人之力能揣测到什么呢?在人情世故,天道轮回面前,我们都是最微弱的存在。抱怨,是自己失去事情掌控感的无力发泄,解决不了问题的。
那该咋做呢,不去猜,不去抱怨,去想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行。
后来曾国藩怎么解决的呢?李鸿章给出了非常好的办法。他判断,英法联军的最终目的不是杀掉咸丰帝,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那这样问题并不是特别大。这样回复咸丰帝的圣旨就可以,我们会北上勤王,但需要做准备,预计一段时间后开拔。曾国藩和李鸿章采用了拖字诀。一段时间以后,果然清廷与英法议和,咸丰帝再次下召说湘军不用来了。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做事情确实比较难,是难在真的在对事情出现的问题去找各种方法。如果只是抱怨问题,则事情会一直解决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