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作文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语。本想把作文比作负无穷、0和正无穷之间的“0”,负无穷就是到0是学习吸收,0到正无穷是转化运用,但是线性未免过于单一,思来想去,作文好像种树。选苗、栽培、扎根、成长、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树的成长就是文的成长。发现了吗?前面两个动作都是人的选择,就好像作文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为何作文?作什么文?怎么作文?而扎根、成长是作文本身,后两者是作文后的转化,作文的用处?
就比如我自己正在作的文,在开始之前我也问自己要不要作文,为什么要作文?新的一年总会想立一些flags,加之去年立的坚持运动flag、坚持背单词flag都贺然屹立,收获匪浅。在新的一年或许可以适当加压。其次,期望通过作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求第二种可能,我自己也说不上来这面旗帜会不会倒下,什么时候会倒下,每每看到少量的阅读,在失落的同时也告诫自己,这是自己与内心的独白或对话,如能开出花当然值得称颂,不能开花也是通过阅读、思考、写作提高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的方法之一。就这样,选好了作文这棵苗子,就尽可能用心栽培。
作文,不只是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要想写出来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是建立在以往的累积阅读和阅历之上,这是扎根。前期的扎根决定了后期的生长,一篇文章如果是“手能从心”式的一气呵成,可见作文的根基之扎实坚固,已然形成了作文人的作文风格。一气呵成兼具乘兴而来的灵光乍现和兴尽而归的洋洋洒洒,笔触不够老道、水平尚显稚嫩的我就是如此一个欢喜作文一气呵成的人。先生指出,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不合胃口,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联想到自己作文重流畅不重回改,“速生桉”冷不丁闯入脑海,小小的震惊还没传达到没根神经就被大脑杯酒释兵权了,忽然就对寥寥无几的阅读数释怀了,“速生桉”怎么能要求得到金丝楠一般的欣赏呢?
回顾已作之文,一方面反映作文人的文字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作文人的文学素养。前瞻作文之上,想要开枝散叶甚至开花结果,就要把文字转化运用,达到能说会道、敢做善成,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谈到这里,我联想到昨日友人袁以两次开车经历比拟走好人生之路,赞叹之余更是感慨良多。先生在本篇说:“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而不免心怀惭怍。”当时的我也是如此,何况友人真诚地娓娓道来享,结束后我问他是提前打了腹稿还是应景脱口而出,这个问题有一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两个故事本就给予我莫大的震撼了,文字的感染力、分享的感染力,都基于友人内心真诚深切的眷恋和稳扎稳打的踏实,令人钦佩。这只是开花结果的一种体现,更多的花果有待于年轻的我们继续探索,为此,一如既往地,去扎根、去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