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憨妈喜欢把孩子带到邻居家和哥哥一起玩,一开始两个小朋友玩的特别好,突然为一个钓鱼的小玩具抢来抢去。
宝宝虽然年纪小,战斗力一点不差,一把抢过哥哥手中的鱼竿有模有样的钓起了鱼。哥哥气不过,将“鱼儿”扒拉到自己身后让妹妹无鱼可钓。
宝宝一看鱼儿都哥哥被抢了去,瞬间哇哇大哭起来,哭完后就用可怜的小眼神瞅着憨妈说“妈妈,回家”,仿佛人家给他了天大的气受。
憨妈总是跟宝宝说,那个是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宝宝不要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但是宝宝却从来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宝宝为什么总想着抢别人的玩具呢?
宝宝行为分析
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别人手里的玩具总是比自己手里的玩具好玩,这是孩子普遍的认知。
他有物权意识的萌芽,不愿意让别人拿属于他的东西,但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去获取任何他喜欢的东西。
这种行为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会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对将来上幼儿园和同龄儿童相处时会有诸多障碍。
家长应及时干预
在孩子拿别人玩具的时候,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个是别人的玩具,让孩子树立起“物权”的概念,如果想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是没有分享的概念的,别的小朋友很可能会拒绝孩子的请求。
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别人的拒绝是合理的,就像你不想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一样,人家不想要你玩是正常的现象。那样孩子即使会因别人的拒绝而沮丧却不会因此大发脾气。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也拿出来和别的孩子交换或者一起玩,让他享受到和别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乐趣,孩子慢慢的就学会了与他人分享。
但是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如孩子抢夺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家长要及时站出来,把玩具环给被抢玩具的小朋友,并坚定的告诉孩子,抢人家手里的玩具是不对的。
必要时,可以告诉孩子抢夺别人手里的玩具所照成的后果,可以把后果说的比较严重。
比如:你抢别人的玩具,以后就不会有小朋友愿意跟你玩,也不愿意和你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孩子知道了做这件事情的后果,他下次就不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