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港游学小结

香港游学小结

作者: 沧浪亭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13:30 被阅读0次

          7月9日,阳光正明媚,微风轻拂着脸庞,窗外的世界明朗而清晰,乘着香港的列车穿行在轨道上,快速地浏览这座新鲜的城市。山沿着轨道起起伏伏,高楼在两旁夹道欢迎,天空的云任意地飘荡。列车有点摇晃,同行的伙伴畅快地谈天说地,喜悦和欢愉溢于言表。经过几次转乘换车,我们游学小组终于到达乌溪沙营地。营地草地,屋舍,树林整齐地分布,干净而整洁,时不时有着小鸟小雀离开树梢落地觅食,丝毫不把过往的人放在眼里。营地外是大海,海水有节奏着亲吻着沙滩,海鸟惬意地栖息在沙滩上。晚上,我们在营地举行了开营仪式,透过两位香港一线老师了解了一个陌生的教师岗位——图书馆老师。这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是安排阅读课程,选书,在不同的班级教授阅读课,对不同课程的老师分享阅读经验。我们可以理解为阅读推广者,图书馆老师承担着全科阅读的任务。香港老师认为,阅读是放在不同课程的词语,所有的科目都需要和阅读结合起来。这也与他们全人教育的理念有必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全科阅读的体系尚未形成系统,足以可见香港教育把阅读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阅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对儿童阅读的探索也多了一份动力与理念支撑。

          我们参观的第一所学校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这是一所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在香港,有一个独特的教育现象——办学团体。办学团体主要包括宗教团体,慈善团体,宗亲会等等,办学团体用自己的理念办学,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走进青小,引人注目的八个大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秉持着基督教服务人,爱人的忠旨。青小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们对孩子实诚的关爱,尽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学校以志臻完人为终极目标,关注孩子的身,心,社,智,灵的发展。具体操作以校本课程,校园氛围,全人发展的实践活动落地。目标与行动趋于统一,使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老师介绍了两个具体的特色课程——体适能课程和生命课程。学校的体适能课程主要由体育老师负责,其余老师配合。首先,香港会对全港的学生进行身体测试,建立全港学生体适能数据库,数据比较科学且全面,把数据下发到各学校。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策略方针降低肥胖率。青小的体适能课程有一套行之有效且系统的方法。学校一起制定体能政策,政策一旦制定,老师,家长,学生都得遵守。然后逐步制定计划,实施策略,前测。针对特定的孩子制定方法,记录孩子的运动时间,号召家庭动员参与。利用后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每个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方法,让每一份付出在孩子身上都能产生效果。学校的生命课程颇具特色,以学校理念为总目标,形成清晰的课程架构。包含三个总主题——认识生命,生命成长,分享生命。认识生命包括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成长包括生命责任,突破生命。分享生命包括关怀生命,生命规划。教学策略又包括:灵育课,体验式学习活动,绘本阅读,电影欣赏,互动分享,真人图书馆,多方协作等等。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接受的方式带着孩子去理解生命接纳生命。生命教育的思路很清晰,看了一些课堂记录,感慨这才是用心实在的教育。青小老师对教育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以孩子的发展为己任,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每个细节都关乎教育,每个细节都为教育而生。课程需要落地才能有效,需要以具体目标为导向,课程架构,课程策略,学段目标,活动形式,记录等等都需要一步步做好。我也尝试在去年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阅读,班级文化建设,社团,体育活动,心理课程,诗歌课程。有时候时间被撕碎,七零八落,中途遇见很多障碍。我想与自己的没有具体的规划有密切关系,有时候手上抓的东西太多,不知道那个是重要的,还不如一事精致,做到最好。分享临近结束,校长打断了一下,她说:“今天是我们六年级的孩子毕业了,他们在学校待了六年,我想和他们道别。”我想,这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情怀。

          天公解人意,为驱散燥热,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青小的老师站在校门口目送我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的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在会议室我们聆听了老师的汇报,收获颇多。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了学校,把学校认真地转了一遍。学校的文化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穿过学校的楼梯走道,都是学生的作品,美丽而精致。学校的功能室很齐全,并非摆设,学生每个星期都会来上课。我们参观了四所学校,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各有特点。有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生作品。田家炳中学,佛教正觉莲社学校,青中青小都有各自的特色校园文化。你走进去不用看校名,身入其中就知道来到了一所新学校。每块墙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每间教室都激发孩子不同的天赋,孩子的作品和贡献凸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文化让学校少了望而生畏,给教育多了一份自然亲切。青小的荣誉墙就放在学校教学楼的入口,这样安排不仅凸显老师的功劳,也赞美孩子的付出,它无声地立在哪里,却给每天经过的人鼓舞;走在青中的楼底口,一副宛如时空隧道的墙绘出现在眼前,给人好奇与欣喜;田家炳中学的电梯口装订着社团的作品,每幅作品都蕴含着“田”的设计;来到佛教正觉莲社学校,给人心静内心洗涤之感,学校的标语让人沉思。性格就这样不自觉地养成,动力不自觉地激发出来,四所学校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这里的老师对与学校隐性教育的发掘有不一样的思路,他们是真正明白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的老师。学校看起来很专业,老师接触来也很专业。这无疑是另外一种文化,教师文化。我想,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有时候没有被无视,甚至有时候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看起来就那么一文不值。课堂也不再安宁,讲台也不再严肃。任何人都是资格出来评头论足,真有点可悲。香港老师散发出的专业魅力很吸引人,服装正式,举止文雅,幽默风趣。既是不漏声色,也能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我想,抛却其他的外在因素,对于重塑自身的教师专业魅力有很大借鉴意义。

          我比较留意香港的语文教学现状。我特意留意了香港高考的语文测试,分为四大块。第一块是阅读能力(笔试),第二块是写作能力(笔试),第三块是听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笔试),第四块是说话能力(口语沟通)。我也翻阅了初中的语文教材,主要以经典诗歌小说为主。参观田家炳中学时,学校的语文老师介绍说,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方法,先教学生使用方法,然后用方法。学习之前会把需要需要掌握的方法罗列出来,然后通过训练习得,通过部分练习巩固。考试的时候也考方法,以测考带动学习。我问了一个简单问题:如果我是这样一位老师,上课和学生讲很多,没有太多互动,让学生做很多练习,你会怎样评价我的教学行为?学校语文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我是你的学生,我会觉得特别无聊,因为你讲的东西不是我感兴趣的。从每个细节去观察,我们所接触的老师很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不仅会做好教育的顶层设计,也会抓好落实。拜访香港大学时,程介明教授在门口亲切地迎接每一位老师,温和而和蔼。他站在更前沿的科学和我们探讨学习理论。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巩固的?怎样设计教学能够让孩子接受?有些研究比较高深,一时间难以消化。他的学习理论对于教师开阔眼界有极大地帮助。老先生这样描述朋友圈,当下很多人有朋友圈,有的人只生活在自己朋友圈,日子长了,他的朋友圈就是整个世界。我们需要加入不同的朋友圈,千万别让自己的眼光狭隘了。那一刻,我对于学习有了进一步认识。包括我自己已经被很多观念深深影响,有一些危害还不小。游学期间接触到的很多长者,他们的年龄也不小,却秉承着终生学习的理念。如今,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教育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科技迅速发展,孩子通过网络,手机,电视已经受教育了。教育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巩固教师自身的地位与专业,惟有学习才能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价值。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知识的范畴,是接受各种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去理解各种环境和制度,在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能够想到应对的方法。简而言之,学习是为了增加时效性。

        学习能开阔视野,也能带来极大的困扰。对比会带来巨大的反差,所以脱离实际去研究任何问题都是徒劳的。我们既要制定目标,又要想办法使想法落地。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发挥巨大的实效,也许走着走着是很容易偏离方向。全人教育,终生学习,以儿童为中心都是基于孩子生命发展的高度。有的时候想想,真的把人培养成一个个会刷题的孩子,是否是很轻松,但是短视的思维对以后的发展造成多大影响,谁又能估量?我觉得,教育把学生当人看,真得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回归问题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游学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wc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