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一部讲少女突然溺亡对周边人造成影响的小说为什么题目要叫做《无声告白》,推敲再三,想明白了,这里的无声告白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这部小说的关键人物:突然溺亡的少女迪莉娅,还有一个是把同性之爱藏在心底的少年杰克。
迪莉娅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她的家人,特别是对母亲的告白。因为童年时承受过母亲不告而别的痛苦,她对失而复得的母亲百依百顺,对母亲提出的任何要求她都欣然接受,哪怕她并不愿意这么做。同时,对于父亲的要求她也是这样。
因此,她是个乖乖女,唯父母之命是从,以让父母开心满意为己任。她没有自己的爱好,为了完成母亲“当一个医生”的心愿,她把她所有时间花在了学习上;她没有自己的朋友,可为了满足父亲“我女儿人际关系很好”的心愿,每天假装打电话开心地聊天;她就像个瓷娃娃,套着父亲给她选的粉色洋装,将嘴角往双耳方向翘,完美精致。
伪装的快乐终究消耗了她的生命,当成绩单上的成绩持续下降,当最知心的兄长不耐烦地挂断她的电话,当发现父亲的形象不再高大,她终于奔溃。她找到了杰克,那个“所有人口中的”坏小子。她对他的态度,就同所有“优等生”对“劣等生”的态度一样,是不屑和轻视的。
但他的话:“至少我不会一直让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至少我不害怕。”彻底打碎了她高傲的面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是让她觉醒的一句话,她的个人意志就此复苏了。
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迪莉娅之后的变化,她的生命终止在了她追求自我解放的第一步。她就带着她的那个梦,将她所有的希望埋葬在了那个冰冷的湖底,无人知晓。
她的死亡让她的家庭一度死气沉沉,差点儿分裂。但最终还是恢复了,或者说是,重生了。他的父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她的妹妹不再是“小透明”,她的兄长对杰克的态度也改善了。
可以说,这一次冲击,让每个人脱胎换骨。
也许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迪莉娅的无声告白的另一部分吧。在这之后,她存在了亲人们的记忆中。总会在某个瞬间,她会被人想起,是个活生生的“迪莉娅”,而不是只知道靠念书、假装有好友来取悦父母的瓷娃娃。
这是自我解放的胜利。
说完迪莉娅,再来说说杰克。文中描写杰克的篇幅不多,但从中可以看出杰克是个与迪莉娅完全相反的人。他的母亲对他是完全“放羊”,他追求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孩子”。
他偷偷爱慕着迪莉娅的兄长汉斯,但又不敢向他表明心意,只是偷偷看着他,默默守护着他。
于是我们看到,坏小子杰克,在汉斯被孤立的时候,跳下水里陪他玩;在汉斯苦等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时,亲手将通知书交给他;在汉斯生气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当了他的沙包;在汉斯落水的时候,第一时间将他救了上来,尽管早已知道他熟知水性。那颗从汉斯身上滴到他手上的水滴,是他尝过的最美的琼浆。
他就是这么固执地爱着,哪怕得不到一点回应。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自由执着的灵魂,大胆、随性,但又懂得分寸,充满了张力。以至于最后,改变了迪莉娅,间接地又改变了这个古板沉闷的一家。他对汉斯做的一切,就是他无声的告白。
至于杰克对于迪莉娅,则是一个独立灵魂对一个被禁锢灵魂的解放。
因此,这是一部关于灵魂解放和被解放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