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去西方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写各种感受中西教育的差异,非常理解和感同身受。他们从学生的角度来谈对比,我也从我的角度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个去澳洲读本科的学生写:“中国的学生特别喜欢要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其实,在这里,并没有正确答案,只要你能为自己的观点做辩论,并站得住脚。””
是的,我的学生一个对我说:老师,就让我看一眼正确答案,就一眼,,
一个学生对我说:所以我的是错的咯,你就直接说对的是什么
我告诉他们: 没有正确答案,你的答案页并没有错
这些题目都是开放式问题,是基于对一篇英语文章的理解来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不是选择题,不是“月亮是什么形状?”
A 圆圆的
B 弯弯的
选A对,选B错这样的考察方式
而是,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说? 你有什么论证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是要去死记硬背,而是你要理解这节课讲的是什么?理解题目要你写什么?理解b
同时,我跟我的学生说:每学一课,脑袋里要建立一个逻辑架构,这节课讲了什么,我们讲广告的时候讲了什么,讲新闻的时候讲了什么。在国外留学,老师上课讲框架,课后需要自己阅读大量的资料,搜索大量的资料,来完成课后的项目作业。否则,就如同去海外留学的学生所写:paper如排山倒海般压来,快不能呼吸了。
出国的人会经历文化差异,对学生也是同样的,他们需要经历一个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亲身感受到学生这个转变的过程和阵痛,并不是那么容易。
学生说:老师我想出国读书,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喜欢是喜欢,但一下子转变太大,每个题目都是要用脑子想的,我脑子要抓破了 。。
是的,学习的方式转变很大,一个个和实际生活结合特别紧密的话题,搜索资料,整合信息,提炼观点成文的英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建立特别重要。
所以,所谓素质教育,通过我教学北美课程的体验来看,并不是弹钢琴骑马画画等特长,而是,学生除去学术能力(我们的刷题能力)以外,有能跟实际生活/未来职场相联系的能力,如:学广告,创意广告并写广告稿件;追踪一个新闻热点写新闻稿;学小说的时候写文学作品;学戏剧的时候创作戏剧;学电影的时候写影评。这样一套训练下来,
1,学生知道自己大学要选什么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只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才有内在的驱动,成人如此,学生也如此
2,大二大三去企业实习的时候可以帮忙,而不是帮倒忙。至少知道,怎么复印稿件,老板让你写一个稿件,知道怎么找素材,组织素材,稿件里:大小写,字体,排版,内容的逻辑性。
这是职业技能,更属于素质,而他们,从高中就开始训练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