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读书
不幸日,观《祭侄文稿》有感

不幸日,观《祭侄文稿》有感

作者: 秦川流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7:37 被阅读21次

平成三十一年一月十六日 水曜日(星期三)

今天是幸运的一天,身在日本的我有幸可以去亲眼目睹天下第二行书的真迹,好在今天是个放晴的日子,一大早我便溜出了家门。

东京国立博物馆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在陈列着本土文物的日本馆旁侧是东洋馆,里面陈列着的来自亚洲各国的文物,虽说是广袤的亚洲地区,可馆内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文物,青铜器,唐三彩,书法绘画,玛瑙玉石应有尽有,馆内的墙壁上还张贴着一些日本大谷探险曾经来中国西北“寻宝”的光辉事迹,本次的特别展出的场地则是在另一侧的平成馆里。

今天既不是周末也并非节假日,来到这里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应该是为了能一览颜真卿的真迹吧。能够跨越一千多年的时光,亲眼看到可以和《兰亭序集》相媲美,中国书法界的巅峰之作《祭侄文稿》,是多么让人振奋不已的一件事啊。

可是望着日语书写着的宣传海报,又有一股说不明道不清的压抑感,我回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往事。一时间我也分不清楚了,这次在日本的展出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曾在日军入侵杭州时,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仁命儿子赶在日军在进行焚烧破坏之前,抢救出了最为珍贵的印章五百余方,经历了这一劫难,为了更好的保存和传以后世。于是他把剩余的印章精拓成册,编撰了被誉为篆刻印学中的圣经《西冷八家印存》。然而世事难料,丁家后人为了中日友好的文化交流,无偿借给了日方进行展览,展览结束后日本篆刻联盟副会长称将其不慎遗失,一番寻求无果后提出了十二万人名币的赔偿,最终传世的孤本就这样不知所踪。

一九八三年,为庆祝大阪建城四百周年,中方答应了日本的请求,运送了一批兵马俑前去进行展出,出展过程中一个日本暴徒突然越过铁栅栏,打碎玻璃橱,推倒了一具数量极其稀少的“军吏陶俑”,致使这具陶俑受到严重破损。然而事发之后日本外务省发表道歉声明之后,此事情和相关报道也就不了了之了,展览并没有受到影响的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而那名蓄意损害中国文化遗产,破坏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犯罪者,也不知道最后被处以了什么样的刑罚。

距离上次《祭侄文稿》的展出已经过去了十年,远在海岛上不能轻易示人的国宝,一直是很多国人内心的驰念。而这次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馆为日本单方面“献上”的国宝《祭侄文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台湾方面追究起这次事件负责人时,得到的也是含糊不清的答案,就这样在不走漏一点风声的情况下此次展览木已成舟。

从现场拿到的一份出展目录中,我看到了来自日本各个博物馆送来的共计一百三十三件中国书法文物。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名字也赫然位列其中,除了无偿的出借《祭侄文稿》之外,还将唐代褚遂良临摹的《黄娟本兰亭序》和怀素的《千金帖》一起打包大方的“寄存”在了日本,不再取回。

当浸透着颜式一门血与泪的,承载着特殊民族情感,并且已经达到纸张寿命上限的国之重宝,现如今竟然沦为台湾政局向日本献媚讨好的工具,如若鲁公泉下有知,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祭侄文稿》的作者颜真卿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所创的颜体至今都是学习书法时的范本,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毋庸置疑,除开这层身份以外,颜真卿还是一位唐朝的名臣,他经历过大时代的动乱,见证了因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的由盛转衰,也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以至于是生命。

当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时,在安禄山举兵造反的河北地区,二十四郡的官员将领大多选择了逃亡或归降,唯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城提前有所准备,防守严密。面对势不可挡的叛军来袭,生死存亡间,他积极增招士兵,任命将领,誓死抵抗。在平原城的西门盛大的犒劳士兵,慷慨陈词,泪流满襟。

在史思明的围攻下,饶阳城告急,颜真卿急忙写信给刚作战失败军心不稳的贺兰进明,恳求他出手援助,特意送去了大量的军费物资,并且不顾众人的一致劝阻,执意用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颜颇前去充当人质,只求坚定荷兰进明为国平叛的信心。

公元七百八十四年,距离安史之乱落下帷幕已经过去了二十一个年头。只可惜大唐帝国的荣光已不复存在,一系列的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而颜真卿也已年过古稀。贼臣卢杞向唐德宗提议让颜真卿作为使者去叛军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的旨意。朝堂一度哗然,下至群臣上至宰相都坚决恳请他能留下。而他明知其中的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遵照旨意孤身前往了敌营。

当面对叛军的多次侮辱谩骂,威逼利诱,颜真卿始终丝毫不为所动,他被限制自由拘留在了敌营。当叛军将战败的唐军将领的头颅割下来送给他时,颜真卿悲痛的匍匐在地失声痛哭。在刺杀李希烈事情泄漏之后,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已为自己写好了墓志和碑铭,写好了要交给皇帝的遗书。当叛军将领来到颜真卿的住所堆积干柴并点燃了起来,想要以这样一种方式迫使他投降屈服,谁料颜真卿宁死不屈,竟主动起身投进了烈火之中。

就在颜真卿出使的这年八月初三,他终于等到了来自“朝廷”的一份诏书,在他恭敬的拜了又拜之后,听到了自己即将被赐死的诏言。坦然的说道:“老臣自知没有完成使命,罪有应得毫无怨言,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呢?”宣诏的宦官戏虐的答道“是从大梁而来”。他明白了,原来这是已称帝的叛贼李希烈下达的催命符。他痛声大骂道:“原来只是乱臣贼子,竟然也敢自称为诏书!”

最终这位绝无仅有的杰出书法家,出入四朝的忠烈名臣惨遭缢杀,享年七十七岁。

观览过程中望着贴在墙上的简介,想起了颜真卿生平事迹的我思绪万千,跟随着人流走向了一号展厅最后的玻璃橱柜,在那里面静静躺着的就是颜真卿的真迹。相比起在场拿着纸笔不停写写画画,似是很懂得赏析书法的日本人来说,我只不过是一个不懂欣赏书法的外行人,无法具体的言说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奥妙。可是我很骄傲作为中国人能够看得懂千年前的文字,很庆幸自己能够铭记住曾经过往的历史,很欣慰自己是怀着虔诚与敬仰的心才来到的这里。

凝视着玻璃橱柜里《祭侄文稿》遒劲郁勃的字迹,我仿佛看到了,在千年前山河破碎,国困家亡的时刻,颜真卿他率领军队陷阵杀敌时展露出的锋芒,做出舍弃爱子决定时他坚定的面庞。扑进熊熊烈火中他那伟岸的背影……仿佛也看到了早已干涸墨迹里混杂着的泪水。

当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所镇守的常山城被史思明大军围困,求救未果,孤立无援。最终还是因物资耗尽,寡不敌众而城池陷落,颜式一家被叛军俘获押送到了洛阳。忠肝义胆的颜杲卿被绑在桥柱上不断的痛斥着安禄山的罪行,被叛军一刀一刀削下肉,被钩断了舌头,在含糊不清的咒骂声中饱受折磨的他,最终为国捐躯。颜式满门忠烈,剩下的三十余人全都遭受到了肢解,被处以极刑而死。事后仅仅找寻到了兄长的一足和侄子的头骨,悲恸欲绝的颜真卿血泪交进,想像不到他是在何等的痛楚之下才挥笔写下了这一篇祭文,字字重如千斤。

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了一群日本游客正在挑选着本次观光游玩的纪念品。在出售的商品中有印着《祭侄文稿》当中文字的商品包装,在明信片、手帕、仙贝各类商品上,我看到了使我触目惊心的几个大字。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观览过程中走马观花式看着日语译文和介绍的日本人,也许在他们看来,并不认识商品上写着的汉字是什么含义,也并不知道这幅字画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也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转身走出博物馆的大门,岛国的冬日寒风凛冽是常有的事,感受不到丝毫来自阳光的温度,我想不仅仅是对于我,今天可真是不幸的一日。

相关文章

  • 不幸日,观《祭侄文稿》有感

    平成三十一年一月十六日 水曜日(星期三) 今天是幸运的一天,身在日本的我有幸可以去亲眼目睹天下第二行书的真迹,好在...

  • 【世界文化常识】美术工艺篇(23)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精华,也是书法史上的瑰宝,被誉为“天...

  • 介绍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谓《祭侄稿》。为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 祭《祭侄文稿》

    颜门忠烈史悲怆, 金戈铁马恸词章。 镇国珍宝遗一隅, 谄媚扶桑羞大唐。 五条习来鉴镜心, 七十离聚诉衷肠。 一鹰蜷...

  • 《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

    真卿真迹满尽伤, 祭侄文稿抵外攘。 亲身目睹心惆怅 落笔成书泪雨殇。

  • 祭侄文稿

    昨夜仓促写一百字,以完成日更的任务,今日来重新写过。 在新闻里看到台湾博物馆把《祭侄文稿》的原件送去日...

  • 顶级国宝《祭侄文稿》被台湾借给日本展览 简直卖祖求荣!

    今天,#祭侄文稿#上了热搜。原来,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极易受损的顶级国宝《祭侄文稿》借给日本做展览引起了公愤。要知道...

  • 凝聚书法家精气神的天下行书之范(中)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祭侄文稿》,其文其书,可以说是忠魂泣血之作。欣赏这幅作品,我认为应该辅之以《英雄...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在王羲之《兰亭序》之后,是天下第二行书。不同于《兰亭序》中的优雅风流,《祭侄文稿》完全是草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幸日,观《祭侄文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cv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