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滑县上师范

作者: 海上壹叶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16:53 被阅读0次

    提到师范,如今的小伙伴们想必只知道“某某师范大学”、“某某师范学院”等高等师范学校。岂不知,在21世纪初之前是存在中等师范学校的。滑师,全称“河南省滑县师范学校”就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所。

    河南滑县是我的家乡。滑师坐落于县城城关镇(今城关街道),如今宽阔整洁的中州大道,而曾经不算宽阔又有些破损的道城路北侧。虽位于滑县,却是市级中等学校。不觉在那里上学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因为小小的红皮毕业证上依旧清晰显示,我是2002年6月从一所名叫“河南省滑县师范学校”的地方毕业的。也就是那一年3月份,创建于1912年、拥有90年光辉历史、豫北闻名的滑县师范正式挂上了“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牌子,改制成高中。滑师成为历史。

    虽然滑师毕业后至今,没有真正“为人师表”,只是在刚毕业当过两年代课老师,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滑师校训我从未忘记,这么多年一直以此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践行着。

    我考上滑师是1999年。其实,当时上初中时我是没有想过要上滑师的。由于爸爸是我们村的小学教师,妈妈是个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我是家里的老二,弟兄三个,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等因素,爸妈就希望我初中毕业上滑师。主要还是当时中等师范毕业是包分配的,可以早些参加工作,早些成家。

    但世事无常,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也一定程度由于那时我国北方地区依然相对闭塞落后,一般家庭固定电话都很少,不像现在科技如此发达,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方便快捷。当时的大多数普通人是很难料知,世纪之交那一两年社会、教育会大变革,取消了大中专毕业分配。滑师顺势改制,“可怜”我们最后两三届“还被蒙在鼓里”、仍待毕业分配的滑师学子,毕业即失业……

    毕业那年,尽管我有机会参加了对口招生上大学的考试,但由于备考太仓促等原因,结果名落孙山。

    遭此变故、落地,当时失落迷茫可想而知。

    后来,不得以经人引荐,到初中母校当起了见习代教,一下子和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成了“同事”。也是那时才知道,他们、包括那时全滑县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曾是滑师毕业。滑师几十年间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师资和优秀人才,可以说是豫北地区小学教师的摇篮。

    也是在见习期间,我想上大学的欲望愈发强烈。2004年,背着父母报考了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成人脱产教育,后来又上了英语专业专生本(函授)。在郑州边工边读,边读边工,直到2012年由于成家问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家乡滑县。

    上班的地方离“滑师”不远,也时常从学校门前经过,但我却没有勇气“故地重游”,虽然那里肯定还有曾教过自己的老师。从外观看大门还是那个大门、圆形堡垒式琴楼依然引人注目……想必琴楼一楼的“断臂维纳斯”半裸雕像也依然散发着她那独特的残缺美……总的来说,貌似内部布局、建筑等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却也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我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对滑师那段求学的记忆总是难以淡忘、历久弥新。在那里结识的良师益友,那里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琴楼、操场餐厅、一草一木时常入梦。

    在滑师,由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当时国内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我第一次接触了电脑,当时还叫“微机”,也就是微型计算机,第一次知道了“英特网”,即现在的互联网,第一次知道了后来“大红大紫”、叱诧风云,至今仍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互联网大亨马化腾、马云等。那时的QQ还叫“OICQ”,模仿外国即时通讯软件“ICQ(我找你)”的产物,没有人想到会有“微信”。那时“支付宝”还没有诞生,马云恐怕没预想他会改变国人的支付方式,抵达新科技革命的“风口浪尖”。自媒体、抖音…… 如今的太多,太多,那时万万没想到……

    在滑师,那时尽管已十八九岁,但却还是个懦弱无知的懵懂“少年”。虽然内心有心仪的女孩,却不懂爱,初恋竟只是暗恋…… 等后来明白了,却早已错失了那纯真的爱情。人生大抵如此吧!难怪听《后来》《遗失的美好》《错过》等经典音乐总是很有感触、莫名感伤。

    更是在滑师,我第一次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经典文学作品,常常令我“流连忘返”、掩卷沉思…… 小说中主人公那凄美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浓的亲情,更是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如灯塔,指引我积极向上,更是火炬,点燃了我的文学梦、“中国梦”,坚定了我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鞭策我勇毅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滑县上师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e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