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第二章——认知管理的前6小节,分别是:知识焦虑、知识获取、知识分类、知识使用、知识的人格属性和知识共享。我对一些理解深刻的,第一次接触到的观点和自己的感悟进行下总结。
一、我们往往把信息当成知识来学习或者使用
第一节知识焦虑中提到,信息和知识是由很大差异的:信息是真实具有时效性的,而知识是经过处理的不具有时效性的结构化信息。
可能这样说比较难理解,打个比方,我们平时从各大社交平台看到的新闻或者事件等一般为信息,而我们所学习的一些各领域的定理比如牛顿定律等,均为知识。如果我们想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为自己的认知打基础时,便要多积累学习一些真正的知识而非信息?
二、我们正在学习的是一手资料、二手资料还是三手资料呢?
第一次从萌姐的书中知道一手、二手、三手资料的概念。不禁回想了自己以前所学习的材料中,有很多几乎所有都是二手或是三手资料。
我先说下什么是一手资料,一手资料是某领域最前沿的专家文献等几乎很少需要考证求证的资料,这么一说便知道二手三手资料为何物了吧?比如一些社交网站、培训机构等经过单位或个人加工过的资料。如果我们想精进自己专业领域的技能,应该多输入一些一手资料,而不是沉浸在二手三手的世界里无法脱身。
三、知识学来可不是只为了装在脑子里的
我们平时学习了那么多知识是为了有一天能用到,而不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白白占用位置。比如我们学习写作或许为了表达自己,或许是工作所需,或许是自己的喜好,满足自己闲暇时光自我价值的体现。每一样知识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知识还有第二个作用,就是帮我们变现,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便包含着很多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