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很多子女在外地工作、打拼,甚至已成家,但自己还没退休、时间不自由的父母们,成了“城市候鸟人”:不得不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与子女所在的城市间不定期穿梭。
宝贝从前天晚上就吵着、磨着,要给我改高铁票(往返车票是我自己在火车站买的,宝贝要给我买票,被我拒绝了,我说:让老妈为自己做主,好吗?)。
觉得没必要花那个钱,有那钱,还不如给熊猫慢点零食、玩具实惠。
再,坐普铁,是体验生活。我只是普普通通工薪阶层,不是什么大款、大腕儿,又没什么十万火急的事要赶时间,感觉没必要花那冤枉钱。
宝贝只好不再坚持。
返程途中,对面座位,是一对五、六十岁的中年夫妇:
男人,头戴鸭舌帽,头大花白,休闲套装,打扮很时尚,戴着口罩,遮住多半张脸,但是,露出来的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彰显着他年轻时曾经的帅帅哒,英气逼人,沉稳,干练,文质彬彬,看着像个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
女子,上车时戴口罩,坐下后,嚷嚷着口渴,让男人为她从行李架上的皮包里拿苹果吃。
夫妻年龄相仿,相貌、气质都很出色,俩郎才女貌,很般配。
我们都是在始发站上车,目的地是省城。
坐定,女子吃完苹果,夫妻俩开启了聊天模式,声音不大,但是。坐在他们对面的我,听得一清二楚。
我依窗假寐,他们的谈话,一句不落的传入耳中。
(从谈话中得知:他们跟我一样,是去宝贝所在的城市探亲的。他们的儿子已结婚生子)
男子:
“你说怪不怪,不承认地域差不行。这往北去的车上,旅客说话大多粗声大气,大嗓门;要是往南方去,去广州、深圳那边,会发现那里的人说话大多是细声细气、文质彬彬,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女子:
“嗯,东北人大嗓门儿”。
男子:
“这趟折腾完,不知道啥时候再来那趟。”
女子:
“愁啥,想来,周六周天坐高铁就来呗!这我倒不愁,愁的是啥时候给他们买房子,愁小梅家能给拿多少。你说,小梅家能给拿50万不?”
男子:
“够呛!哪来那么多钱啊?还竟往好滴上盯,一整就要买二三百万那种。谁家有几个二三百万啊?要是一百五六十万,咬咬牙,还能帮他们拆调。”
女人:
“我感觉她家多说也就能给拿二三十万吧,她爸妈竟能吹牛✘,就玩儿嘴,叭叭叭叭的,看着我就来气!
你就说吧,我们在那看不惯的,不吱声,不讨人嫌:
你说那孩子,那么个小床,那么个小薄被儿,那孩子能不冷吗?日本养法?以为她还在日本呢?这是国内!
你再看她妈,叨叨叨的,哪句话不是废话,她女儿能听她的?”
男子:
“我也替他们愁啊!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想的。你看看这坐普铁的,大多数是岁数大的,年轻人少,有,也大多数是学生,可能坐高铁那么贵,不能半价吧。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自己挣钱了,多半选择坐高铁。国家高铁现在每天亏说上亿!为什么高铁会赔钱?是国家急于收回成本,把票价定的太高,票价不亲民,一刀切,普通老百姓坐不起。为什么普通老百姓不愿意坐高铁,归根到底,不还是兜里没钱心疼钱吗?
现在的年轻人心里没愁事儿。你就说小光(他儿子)吧,要买二三百万的房子,还有一台车,还有个孩子得养,将来上学、各种补习班的费用,房贷、车贷,连同生活费,一个月得挣多少钱够花啊?”
女人:
“就是!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男子:
“现在北上广深,很多人都逃离了,就是因为那里生活压力太大了。有能耐的人去北上广深挣钱、买房,再把房子卖了回二三线城市定居,多自在!
就比如在深圳,你有套房子能卖个七八百万,你要是揣着这笔钱,去丹东这样的城市买房定居,一年再挣个二三十万,或者挣十五万,兜里还揣那么多卖房钱,这辈子还愁啥?多好啊!
按照现在的利率折算,房钱存银行,再通货膨胀,每年的利息也够生活了,绰绰有余!”
男子:
“国家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能拿出二三百万不眨眼买起房子的,都买完了,剩下的,不贷款买不起房子……”
住房、教育、养老……这些话题太沉重!
北、上、广、深打工人,是否如这男子所言在逃离?我不得而知。不过,他说的很多话,很多观点,我认同。
北上广深生活成本太高,普通打工仔,在那里活得太艰辛。我有一个同事的女儿,法国留学回来,在北京打工。每个月只租一个房间,就3000大洋……
吃点小柿子,败败火日子,酸甜苦辣,啥滋味,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成人的世界,尤其是人到中年的父母们,上有老、下有小,都不容易。
年轻的孩子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多体谅一下父母的不易吧:
父母不是超人,是普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