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尝试写了一篇微小说,名为《莫拿明日换今朝(微小说)》。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一开始我连要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上帝视角来写故事都搞不清楚。
当然这也是写之前就预料到的事,最后还是磕磕绊绊的成文,质量自然不敢恭维,我想能有小伙伴看在面子上瞅上一眼已经不错了。
我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一下《故事》、《短篇小说》和《茶点微小说》专题,实则基本没报希望,就当混个脸熟。
最终不出意外的被《短篇小说》和《茶点微小说》专题拒绝了,而能被《故事》专辑收入,却是我始料未及之事,因为单从贴题来看,我的文章和《故事》的贴合度是这三个专题里最弱的一个,但能走狗屎运被收入依然让我喜不自胜。
虽侥幸被《故事》专题收录进去,实际上也只有十五个人看了,获得了三个赞,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点的,捂脸逃……

通过这次亲自写小说的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所以想找本写作指导书系统学习一下写作方法。
好的写作指导书目前很多,像《故事》、《写作这回事》、《成为作家》等一大批外国经典著作,还有《出口成章》、《文心》、《文章例话》等一大批国内经典。
说来惭愧,自己高考作文写完,扔下笔就没再碰过,无论是之后读理科,还是工作了当工程师,都与文字无缘。
十年过去了,还是高中作文水平,可能已经下滑到了初中水平,而我还犹不自知。鉴于此,只好从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专门为初中生学习写作合著的《文心》一书开始学起。
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此次读书的情形和以往不太一样了,以前读书就是跟随作者的文字和思路走,作者停下来指着某处说“这里风景甚好”,我就赶紧跟着凑过去看看;作者说“XXX很有道理”,我就试着全盘接受,然后随声附和,还深怕自己没接收全。
这次读的过程中,却开始留意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安排人物出场、如何切换场景等一些以前基本不会去考虑的东西,开始思考某处作者为何要如此写,有何妙用,改为另一种写法可不可行,改前和改后孰优孰劣,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虽然这样一来比以前看书明显慢了很多,但感觉反而比以前囫囵吞枣式的读法收获更多,倒不是说获得知识的量更多,而是对从中得到的知识掌控感更强。
此时,才开始稍微理解朱光潜老先生在《读书还不够,必须练习写作》一文里所写“你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写作的甘苦,对于旁人的作品就难免有几分隔靴搔痒。很显著的美丑或许不难看出,而于作者苦心经营处和灵机焕发处,微言妙趣大则源于性情学问的融会,小则见于一字一句的选择与安排,你如果不曾身历其境,便难免忽略过去。”的真正含义。
我知道对于我这样的菜鸟,学习写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经此一役,我终于明白路在哪了。
我相信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只要方向对了,一直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达成圆融无碍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目标。
有幸来到简书这个写作高手云集的平台,希望自己也能经过不懈的努力望其项背吧,此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