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先用热水或者茶水清洗一遍餐具,哪怕是用塑料膜包起来的所谓消毒餐具,都会拿来过水。
但是,只要你看了下面那些餐具的“消毒”地过程,相信你一定会看傻眼,这样的餐具你敢用吗?
饭店的消毒碗筷
1、餐具至少经过9双手
徒手包装没有手套。所有工人都没有戴手套、帽子、口罩和穿工作服,直接穿着自己的衣服,徒手包装。
包装间共9个工人都是徒手包装。也就是说,一副餐具在送到餐桌前,已经过至少9人的徒手触碰。
2、捡起筷子直接包装
沾染灰尘也不管。经过消毒的不少筷子还是湿漉漉的,有时会沾有脏东西,工人会徒手挑出脏东西和破损的筷子,然后将筷子理齐,放在包装机上包装。
有时筷子掉在地上或是包装机的边沿上,工人就重新捡起来,不经过任何消毒就直接包装。
3、不洗手就上工作台
没有卫生意识。不但工作前不用洗手,工作时离开了,重返操作台也不用洗手。
比如有的工人出去了一趟,用扫把扫地了,手被割伤流血了,碰到地上的脏东西,用手擦汗了或是扎头发了。都没有人会要求或督促他们去洗手,工人都是继续用脏手工作。
4、残渣同过传送带
传送带卫生同样堪忧。工作的近一个小时里,记者发现,食物残渣和碗筷一起经过高温消毒后,被送到传送带上,如被水泡得发白的西瓜皮,湿漉漉的大块牛肉,咬了只剩一半的玉米,白花花的半只鸡爪等,其中排骨、蛏子壳、辣椒等是最常见的残渣。
运着食物残渣的传送带,也无需定时清洗,脏了就用抹布一抹就好了。
5、碗筷直接摆地上
下班不收拾引蚊蝇。下班后,记者趁着工人们都离开包装间后,留在车间观察发现,一些消毒后摆放在篮子里的餐具,直接放在地上,上面还停着苍蝇。
6、消毒后仍有污迹
二次污染。包装时,工人们会挑出明显没被清洗干净的餐具,丢到另外的篮子里,下班时重新拿去清洗。比如,沾有辣椒或是大块有色污渍的餐具。
7、消毒竟只有两三秒
偷工减料省时间。一名老员工透露,因为杯子多,工人少,有的杯子没有倒扣好,就送进消毒箱里,所以有的水没有烘干。
消毒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消毒的速度太快了,消毒的机箱大概只有两米长,整个消毒过程也就两三秒,餐具送进去马上就出来了,怎么可能消毒干净。
看完后,你是不是有这个感觉:在外面吃饭,没有最脏,只有你想不到的更脏!
频繁在外吃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卫生问题,一不小心吃到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用了不卫生的餐具,很有可能就会被感染各种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等,比较严重的就是霍乱了。口腔溃疡、出血的人还有可能被传染上甲肝、乙肝、戊肝、艾滋病等。
外出就餐时,如何才能避免“病从口入”呢?
1、自备环保筷
很多店家的筷子即便消毒了也不一定干净。筷子是重复使用的,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不会很认真清洗筷子。
为了环保与自身健康,外食时请尽量自备环保筷等餐具重复使用。虽然免洗筷子和塑料汤匙很方便,但尽量不要使用。一方面,很不环保;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危害健康。
2、自备安全消毒剂消毒
出门在外,随包带上一小瓶艾力洁免洗手消毒剂。落座前用艾力洁先把桌面擦一下,因为桌面是和手、筷子等亲密接触的地方,也有可能导致病从口入;吃饭前先用艾力洁洗一下手;至于餐具,也可用艾力洁喷一下表面,用纸巾反复擦干或晾干后再用热水烫一下。(注:酒精误食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所以不用担心艾力洁消毒剂残留啦~)
另外,饭店的点菜单也是无数人触摸过的众矢之的,如果菜单外面有可见的食物,或感觉’粘粘的‘,它们很有可能携带 病菌,细菌和病毒,主要来自于过去几天在餐厅就餐或者工作的人们。
还有,各种自取的酱、料、小菜的勺子,在火锅店常见,也是不知道被多少只病菌手摸过的,且这些是最不可能被清洗的,即使被清洗,它们也是和用来擦桌子、椅子、托盘的抹布一起放在一桶脏水里‘冲洗’。
总之,饭店公共的东西经常被各种人触摸过,摸完后要洗手消毒,因为你不知道摸到了些什么,之前摸过的人是否带病菌,是否洗过手,这些你都不知道。
当然,病菌无孔不入,总有漏网之菌吧。但是你也不必担心,因为病菌侵入人体,没达到一定的量是不会造成威胁,人体自身免疫力会干掉它们,只要在外注意保持卫生,即便有漏网之菌,那也是少量啦!
3、纸巾谨慎用
大多数高档酒店提供的餐巾纸是带有自己品牌外包装的,这样的纸巾多数手感较为柔软细腻,颜色比较白,粉尘也很少,但真正在包装上注明了生产厂家、原料规格、生产日期以及卫生标号的却不多。
小吃摊提供的纸巾,则是肉眼可见的质量不过关的纸巾。不合格纸巾对人体的危害是隐性的,往往会被大多数消费者忽视。不合格餐巾纸中的超标细菌和超量增白剂会在擦嘴时乘机潜入人体内,从而造成健康隐患。因此,外出就餐最好自备纸巾,尽量避免使用餐馆的劣质餐巾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