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作者: 红袖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12:05 被阅读35次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生命之轻

这两天朋友圈的医生们都在转发和纪念广东的陈医生。不知道从何时起在中国的大地上医生这个行业成为了高危职业。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医生和律师的职业回报率最大,当然金融除外,金融或者工商管理更与现代的商业和金融的发达有关。在传统意义上在美国医生和律师的职业常常是属于比较高回报的行业,而美国的政客很多又都是律师出身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美国总统林肯。

而美国的medical school(医学院)招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从高中毕业生里去招生,而是从大学毕业生里招生,要求学医的大学毕业生先要接受完成正常的大学教育,然后才能学医,医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一样的性质。大学毕业你才能获得学医的资格,才能申请进入医学院读医。

在美国的实验室进修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学了生物学的本科学生到实验室里进行科研训练,因为在美国申请医学院学医除了要参加研究生的考试外还需要大学里教授的推荐信,特别是要求学生进到一些实验室,有基本的科研训练,做过一些小的项目,然后指导老师才能给你写出推荐信。常常在毕业前一年想要学医的同学就开始申请medical school,同样要准备各样的申请资料,教授的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

MD(医学博士)的头衔在美国是很贵的, 不是一般的家庭能负担的起,很多读医学院的学生本科四年就已经开始贷款读书了,等到了读医学院更是要花一大笔钱,很多学生都是通过贷款或者申请奖学金读完,读完以后还要当2-3年的住院医生(resident), 所以在他们要成为一个医生的学习过程是很漫长的,大学四年,再加上五年的医学院,两年的实习,至少需要十一、二年才能够做医生。

当然MD(医学博士)也很值钱,收入也很高。因为他们不光可以看病也可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些医生除了自己的医术高明之外,科研水平也很高,如果你的科研做的好,就可以申请到一大笔钱,就可以雇博士后来做科研,还可以招学生来做科研。

在美国很多时候科研都是教授和医学博士(MD)实验室里面的博士后以及所带的学生完成的,教授的idea(想法),下面的人一通尝试,看教授的想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可行,是否能做出结果。当然如果是医生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的问题的解决常常都会对病人的治疗取到突破性的进展。曾经在medical school的实验室里待过一段时间,这些医生的研究常常是问题导向的,而且很有意思,因为这样的研究结果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国外培养一个医生的不容易,而在国内情况有所不同,但一个博士毕业的医生怎么也是需要至少8年的培养。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很多的压力,工作需要三班倒和晚上值班,还有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病人。

再好的心情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病容的病人,不知道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和心理支撑能力才能承受。

很难想象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医生会怎样?就像一个社会没有教师一样,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的一个社会?

人类的反智不能因为这个社会有一些问题就把问题全部推到一些行业或者群体上。每一个个体和群体不可能承担全社会的责任。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造成的,很多的事情造成了这样的社会,但我们也不能把原因完全归罪在一个群体上。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

​今天的配图是我以前画的一幅丙烯图:四月睡莲      布面丙烯  30x40    2016.4

相关文章

  • 不能承受的都能承受了,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最近在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着看着,浮想联翩,轻与重,灵与肉,伟大与平凡~~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

  • 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生命之轻 这两天朋友圈的医生们都在转发和纪念广东的陈医生。不知道从何时起在中国的大地上医生这个行...

  • 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你的生命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完整,完整的家庭,完整的人格,完整的自我。近来思考最多的是16年开始所遇到...

  • 无题

    Engage life, enjoy life 承受生命之重,享受生命之轻。

  • 【读书清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生命之轻 负担越重,我们越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也越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最怕的不是生活之重,而是生命之轻。 2.背...

  •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

    我想以“生命之轻,生命之重”为题,看看这个浮世带给我们怎样的差距,而我们的安全感,又来自哪里。 "生命轻于鸿毛,我...

  • 生命之重,生命之轻

    这些年,经历很多生命的消逝,朋友、同事、亲人。难过也好,在一段时间里说起来、想起来不胜唏嘘也罢,更多的时候,我们的...

  •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

    艾米是我们家的朋友,安妮是艾米家的朋友。安妮是艾米的下属。艾米和安妮是同学,叶先生和艾米、安妮是同事。 就在大概二...

  • 生命之重 生命之轻

    读懂生命之重,才能看淡时光之轻。 一个生命的到来,伴随着的是几代人的喜悦和幸福。这个生命是希望,也是...

  •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有感

    灵魂之轻,皮囊之重。 时光之轻,记忆之重。 生命之轻,俗世之重。 我们承受所应承受。 又,不能,绝非无能。 亦如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ke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