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奇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鲁迅改编了这个故事,里面不仅提了薇菜可以吃,还多次提到烙饼。
烙饼在这个故事里有神奇的功效,可占卜未来之事,也可作计时工具。
“近来的烙饼,一天一天的小下去了看来确也像要出事情,”伯夷通过变小的烙饼预知要出事,劝叔齐少出门少说话。
“然而这并不平静,却总是滋长起来,烙饼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来了”。民众不安的情绪蔓延甚广,人们交头接耳,外面车马行走,伯夷和叔齐更不安。
“约莫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约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饼的功夫,这才见......“
“大约过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张大饼的功夫,现状并无变化......"
文章里面出现了三次用烙饼来计时的字样,我特意去查询了,烙一张饼大约需时3-5分钟。我在揣摩鲁迅先生在这里为何不直接提几个时辰,而要用烙饼来计时。
伯夷和叔齐住在养老堂里,看似能听到外面的各种传闻,但实际上却过着与世隔绝(被动的与世隔绝,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死守老传统)的生活,即使殷王如此无道,他们俩也不愿意接受武王推翻殷王的事实,反而要躲到首阳山里去吃薇菜。
所以用烙饼来计时,也挺合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