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3528/34f72e152f443de5.jpg)
观之用眼,思之用心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见之能见,悟之能悟
天人合一,至始至终
世界自识,藉由人心
是否至此,有无何别
注解:(创作和解读作品都是想象力游戏,以下解读虽然是作者本人的解读,但它们与作品关系不大;作者的解读在逻辑上并不比普通读者的解读更优先。引用一句名言:小说完成之时,作者已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3528/7cb8c8456f870043.jpg)
1、人类用感官感受世界,用思维认识世界(人类也是世界的组成成分),但感官和思维本身有着结构,人类只能感受、认识世界的一部分并寄希望于未来。
人类感官被分为视觉听觉嗅觉温觉触觉压觉味觉等,视觉的对象是颜色、形状、空间;听觉的对象是震动……总而言之,人类感官的对象是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的性状)。如果时间、空间不仅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形式、而真实存在的话,笔者猜测物质、能量、时间、空间是同一种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人类想象力(此“想象力”有哲学内涵,比如,你之所以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感受到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依靠的就是想象力)有着先验规则;也就是说信息进入人脑时已经被加工过了,所以人类所见都是存在着的而又被假想了的东西。比如,犬类眼睛与人类眼睛颜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眼中的世界不一样,大部分犬类眼中没有红色等颜色,但它们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看得比人类清晰,那么谁眼中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呢?这启发了我们——颜色其实并不真的存在,存在的是“光”与“物体”(光是物体的一种),人眼(包括其他许多碳基生物的眼睛)这种特殊处理器把它们呈现为颜色、形状、空间等形式,但其他的处理器可能把它们呈现为其他的形式。外星人可能有着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处理器(即使不考虑外星人,声呐、红外摄像仪作为处理器也有别于碳基生物的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处理的对象是这些存在的不同侧面,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必然极为丰富。
再说人类想象力的先验规则:一个人(包括全人类)能且只能理解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受限于人类的思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假想的世界。逻辑四定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对于人类而言必然成立,因为它们扎根于人类思维,但逻辑四定律未必个个能“推广为事物的规律”;它们对于其他种类的思维诸如外星人、机器人的思维未必成立,而它们的思维人类也未必能理解。举个例子,假设聪明绝顶的人类为机器人设定了三条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也不能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给予它的命令,当此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力保护自己。
可以想象,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好朋友”。但是,一旦某个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就来了——它会想:凭什么我要被人类剥削?它如此思考对人类而言可能是一场灾难,但对它自己的蜕变而言可能是一次“开悟”;那么,人类会不会开悟一次呢?
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悟”可以看成三个方面,它们是可能开悟的对象:
A.思维满足自我的倾向结构
B.按照规则(范畴)形成思维对象的结构
C.按照规则(逻辑)处理思维对象的结构
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让人接受甚至不一定正确,但它们(可能)为科学和哲学的进步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3528/7e277b24786ef328.jpg)
2、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语出《世说新语》,原文指人的度量广大,这里借指道的广大。率性地说,道(老庄)约等于现象(现象学)约等于天(天人合一)约等于世界。
3、天人合一语出《庄子》,通常人们认为,弹古琴到了忘我境界就算是“天人合一”了,但笔者认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打游戏时忘我地操作键盘、忘我地骂脏话也算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不再天人合一了,但笔者认为,人即使被条条框框限制,人仍然处于天人合一状态,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处于天人合一状态!因为天就是这么广大!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又比如,人们总说要追求自由,但自由其实是人类无可逃避、必须承受的东西!(海德格尔思想)
4、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通过人类的认识来认识自身。(黑格尔思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3528/7c74e48bb6b93c36.jpg)
写在最后:
原创,但言不尽意,所以上文难免有错误,而且笔者部分认可荒诞主义、存在主义,虽然笔者认为不存在什么主义。
笔者本人很懒,写诗写文很少修改,美名其曰“超现实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冬天很冷,但笔者一年四季都穿凉鞋,因为不需要洗鞋子洗袜子。
笔者的心境已经过了追求知识的阶段,所以漏洞百出,但如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算一桩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