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学习?

作者: 吉啦乌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1:21 被阅读135次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成甲

    今年,我的购书进度明显变慢,除了休闲和文学类书籍还能一口气拿下外,不少致用类和思考类的书籍常常让我读后一段时间完全忘掉了书中内容,然后只好又怀着初恋般的心情再次阅读。

    知识管理大咖成甲的《好好学习》就是一本让我反复烧脑的书。去年读完它后,做了摘要记录,但今年在书柜里重遇它,我又忍不住翻看了它,因为我居然完全不记得里面讲了什么。

    于是,又断断续续用了前后三周的时间重新阅读此书,贴上读书便签、写下心得感悟、践行反思日记。

    故写下此篇读书笔记,以备日后“健忘症”复发时所用。

    一、同样是学习,为何有的人提升得如此之快,让人望尘莫及呢?

    ——学习“临界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刷网页、听网课、看致用类书籍,目的是学习某个有用的技能、某个具体的方法,但却很少有人去学习如何“有效的学习”。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因此,在作者看来,知识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可是,同样都在学习,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认知深度无法提升(比如我)?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近年来在营销界备受追捧的大咖“李叫兽”的例子。

    2015年出道的李叫兽,他的公众号文章几乎分分钟10W+、网课销量一天突破200万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原因是他的文章和授课内容都很有专业深度,让许多营销职场人士醍醐灌顶。

    不过最让人吃惊的是,“李叫兽”居然是个90后,2014年才大学毕业!

    为何一个年纪轻轻、资历尚浅的“小毛孩”让许多做了多年营销的“老司机”都忍不住点赞膜拜?

    作者通过分析“李叫兽”的文章发现,其实这位大咖的文章只是对许多广告界经典著作中的最基本的入门准则进行了重申和新的诠释。和其他经典著作一样,它们都是在了解问题本质后找到了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临界知识”。

    在作者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提升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执行能力,包括时间管理、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

    (2)专业必修课: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认识事物底层结构与规律的临界知识,提升结构能力。

    而这其中对提升我们认知深度,提高我们解决事情的能力的恰恰就是我们平时几乎没有投入时间的第三类课程——提升结构能力。

    根据二八定律: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因此,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二、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普通人的思考过程: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智慧人的思考过程:看到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黄金思维圈)→解决此类为题可能用到的规律(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的行动。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种心态、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和三个技巧(欲知详情,请购书了解),在此总结三个让我感悟颇深的观点和方法。

    1.绿灯思维

    乔布斯生前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可是,难道聪明人都没有尊严?还是APPLE公司给的薪酬足够多,抵消了他们尊严的价值?

    答案当然都不是。

    作者认为,是因为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此,要像聪明人一样去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是指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那么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呢?

    答案是:建立绿灯思维!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是因为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但是,

    我≠我的观点,

    否定我的观点≠否定我。

    运用绿灯思维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因为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2.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要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需要坚持一项基础的训练——反思。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矫正假设

    反思的实质就是对假设进行矫正。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提升这一切的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它不但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还可以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作者推荐了提升反思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记反思日记

    作者本人就是吸取日本人佐藤传的“九宫格”日记法的优点,结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标准,每日对照检查,坚持数年记录并反思,从中获益匪浅。

    3.以教为学

    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教别人的过程表面上是知识输出,但通过教别人,反而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并且会强化自己的记忆和认识。

    因此,教别人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帮助自己更快学习的过程。

    除了出书、开设网课之外,作者还给出了很多“以教为学”的途径:比如向爱人或同事分享,建立学习微信群、写公众号文章等等。

    正是因为听了作者的建议,我现在一旦在书上或是网课里学习到了一个有用的知识点都很喜欢叨叨给我家的Robin,或是写篇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比如此篇)。

    也不管受众“爽”不“爽”、受不受得了,反正,在这个过程中我很“爽”,哈哈。

    三、如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查理•芒格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的方法。即首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大量的阅读经典著作,并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而且要找到这些原理的原始出处,再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去解释这些知识。

    关于如何应用临界知识,作者推荐了三种方法

    1.借助外部资源

    比如经典著作和课程(作者无盈利目的地推荐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

    2.刻意练习

    练习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本质的练习,并大量而持续地进行。

    3.提升预见性认知。

    “1万小时天才定律”的提出者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书《异类》中讲述了自己母亲和外婆的故事:

    在1942年的牙买加中部小镇上的一对教师夫妇家里,女儿乔伊丝通过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但却没有奖学金。因为经济的拮据,饱读诗书的父亲艰难地做出了让女儿放弃读书的决定,但母亲却想尽一切办法为乔伊丝凑足了学费。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乔伊丝进入高中,而后离开牙买加去英国读大学。后来,这个普通的牙买加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面对同样艰难的情境,为何父亲给出的回答是“我们的钱不够”,而母亲的选择是“不惜代价实现它”?

    作者认为,这种差异的关键不是性格差异,而是预见性认知的差异——即对未来的相信程度。换句话说,如果乔伊丝的父亲事先就可以知道送女儿去高中会改变家族的命运的话,那么他在做决定时一定也会更勇敢一些。

    其实,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同样的事情,父亲界定的问题是:我们的存款够不够?而母亲界定的问题是:怎样让女儿离开牙买加?

    问题不一样,答案也就不一样。

    好的答案来自好的问题。

    四、关于天赋

    书中还有一小段关于“寻找天赋”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

    我一直以为,那些自带光环的大咖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努力进而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因此,很多时候我都把自己的平凡普通归因于自己幼时错过了“天赋之神”的召唤,于是一把年纪了还在寻找理想之路上徘徊,

    哪成想,本书的作者——成甲,这个既出书、又上课、自己开办景观规划公司、如今在知识管理领域响当当的领头人物,却也是在成年后才逐渐找到自己天赋的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几个重要的心得:

    天赋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

    通过发现兴趣去找到天赋。

    天赋不是神奇的能力,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当然去做的事情。

    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这种内心的感受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有时候我们还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尝试过。因此尝试新领域的各种可能性是发现天赋的一部分。

    作者在书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方法和技巧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以此为念,与你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nc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