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众号【李为要财富自由】的第199篇短文,本文写于2021年6月5日,原文链接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创造价值,慢慢变富!
最近找了天晚上去看了场线下的脱口秀。
笑果公司就是李诞那个,算是现在脱口秀圈最大的公司了。
脱口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国内也有不短的历史了,不过这几年形式上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
脱口秀这个词,是从国外的talk show音译过来的。
国内最早的脱口秀多是一个主持人一个嘉宾对谈的模式,比如之前的《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这几年来,脱口秀更多的变成了单人的模式,
一个人,一个麦,底下一群观众。
本身脱口秀是underground(地下)的,即只在一些地下的小众的圈子里出名。
那时候,脱口秀演员们也都只能在一些很小的场地演出,观众也不多,
不少脱口秀演员都还是兼职,
毕竟因为全职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
后来因为李诞、王建国、池子他们几个搞的线上综艺《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火出了圈,
这两个节目,总播放量已经高达88亿次和40亿次了。
现在脱口秀还真挺热的,
我看到数据说,去年7月在上海入驻的笑果公司,
去年下半年就办了200多场商演,上座率99%,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并且,演员们大多也只是现在笑果公司旗下的一些还不那么知名的演员,
像李诞、王建国、呼兰这些综艺上的常客,要是有线下的场,肯定一票难求。
我去的这一场,门票150,不用选位,进去随便找位置坐,
但300人大小的场地,基本都还是坐满了。
一共有六个演员,一个主持人,串场的,
另外五个人就分别上来表演一段,12-15分钟,
整个流程下来,一个半小时。
(原谅我的iPhone8,最近不知道咋了,拍的照片像是用座机拍出来的一样。)
听这些演员说,他们有的是兼职,有的是全职。
现在比之前好了很多了,主持人还讲了个段子说:
以前行情不好,表演时下面哪有这么多观众,
有一次,台下就只有五个人,
主持人频繁找其中一个观众互动,最后观众都有点烦了,说你怎么老找我互动,
主持人也没办法,说因为另外四个都是演员。
因为线上的脱口秀综艺节目都会通过剪辑烘托气氛,我之前还担心线下场子会特别尴尬。
但其实真的还好,基本每个演员都还是能让大家经常笑出来。
可能也是因为氛围能传染,所以觉得特别干的时候很少。
另外,看过线上脱口秀综艺的朋友都知道,演员们都是有提词器的,防止忘词。
我上学时经常在班上演小品,当时最怕的,就是表演的时候忘词。
这次去现场看时,我还专门看了一圈,没看到有提词器。
所以线下的这些演员,十几分钟的内容,全是脱稿的。
中途有个演员段子间间歇时间比较长,我还以为是他忘词了,结果可能是个人风格如此。
最后,总的来说,
感觉150的票价还是值得的,整体体验还不错,的确看了会开心一些。
现在国内脱口秀行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
比如脱口秀演员,因为门槛没有那么高,所以涌入了不少兼职甚至全职的演员。
另外,资本也对这个行业开始密切关注了起来,
比如头部的笑果文化公司,从2016年到现在,
已经获得了腾讯投资在内的8轮融资了。
笑果现在也在摸索各种商业模式,
比如它去年和京东、阿里合作办了活动,一群脱口秀演员去帮双11预热。
不过,也就和所有其他行业一样,
当关注的人和涌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了。
包括脱口秀演员这个职业,看似有嘴就行、门槛不高,
但这其实对演员自身的创作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比如李诞之前就说,写两万字的稿子,要删掉1万5千字,才能保证笑点足够密集。
而且很多最后登上综艺节目的段子,都是先在线下的小剧场反复打磨过的。
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从业人员结构是金字塔型。
底部的人蜂拥而至,顶部的人凤毛麟角。
不管进入哪一个行业,都得加倍努力往上爬才行。
完。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