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Facebook的发展过程,吴军老师总结出四件事,这四件事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很多人具有酸葡萄心理,喜欢山寨别人想法的人总是说,Facebook最早的主意也不是扎克伯格的,也是借用的。其实,利用哈佛金字塔招牌做社交网络的主意本身并不值钱,温克夫斯兄弟能想到,其他人也能想到。
温克夫斯兄弟想到后不是自己努力把它实现了,而是指望别人帮忙,这种心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大事。他们的心思花在了划船上,得了奥运会第六名,算是种瓜得瓜。没有花在社交上,也就没有收获,说明上帝是公平的。
二、交友很重要,万一交了不好的朋友,要及时止损
扎克伯格一开始没有经验,找了个夸夸其谈的沙佛利,差点把事情搞砸了。后来遇到帕克,他的境界得到提升,才能办出Facebook这样的公司。
事实证明沙佛利不过是一个富家翁,甚至为了省税,退掉美国国籍躲到新加坡了。这样的商业伙伴趁早分手好。
其实不仅在商业上如此,做朋友,做恋人更是如此。
三、事业的成长要争取做到指数增长,不能满足线性增长
沙佛利的境界最多达到线性增长的水平。对于Facebook,当初线性增长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被Google或者雅虎这样的公司挤垮。
四、创业的环境很重要
如果Facebook没有搬到硅谷,很难接触到彼得.蒂尔这样一线的投资人,和后来DST这样一线的风投基金,就不可能在不用发愁柴米油盐的前提下专心把产品做好。
直到2006年,扎克伯格的特长都不是管理公司,而是做产品。
也正是因为在硅谷,Facebook才找到很多优秀的人才,让它得以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
反观一些公司,为了地方上一点优惠条件,跑到三线城市去,从此眼界和资源都受到限制,最终难以成大事。
其实,看一看中国有多少上规模的互联网公司起源于三线城市,就能懂得这个道理。
不仅公司如此,人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难以成长。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讲,要尽可能去大城市,去好的单位。
接下来吴军老师会谈谈扎克伯格本人。
摘自: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