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年》阅读分享 -

《童年》阅读分享 -

作者: 喧闹中的那处静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21:46 被阅读0次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物形象
1、阿廖沙(即“我”):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我”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我”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3、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廖沙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4、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自私残暴。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
    童年境遇悲惨

  外祖父性格暴躁、乖戾,阿廖沙经常惨遭外祖父的毒打,第一次就被外祖父打的失去知觉,在外祖父家,阿廖沙经常被两个表哥欺负,外祖父破产以后,阿廖沙以捡垃圾维持生活,在学校读书,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他
3.成长环境黑暗:两个舅舅是粗野、自私的小市民,经常为争夺家产而互相殴打,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
后来阿廖沙结识了一个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小茨冈”在一次抬十字架时,因为两个舅舅的自私,被压死了。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最知心的好朋友,失去了友谊。不久后,一场大火将染坊烧毁了,阿廖沙随着外祖父住在一栋破旧的楼房里。就在他十一岁时,妈妈死了,外祖母不久后也死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读后感
思考:

    《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在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但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他为何会成功?
解析:
    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没错,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高尔基。一个人的性格和天资是自身拥有的,环境的作用就是激发它或埋没它。高尔基拥有一颗充满光明和博爱的心,因此当他看到邪恶和污秽时,不但没有被污染,反而经受了磨练,产生了强烈地免疫力。他在黑暗中积极地寻找光明,他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强烈。拥有坚强的心与顽强斗志的他,最终冲出了恶劣的环境,寻找到属于他的天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取决于人本身,人具有改变环境和战胜环境的主动性(议)
      高尔基的童年,让我们明白了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如此之大,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在逆境中我们要百折不挠,在顺境时我们要善于利用。但不管环境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已的心态。“事情的成与败,取决于人的心。”的确,哪怕我们生活在多好的环境里,但我们的心若不思上进,也始终不能成才。
    《孟懿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决定着人的成长,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但《童年》中阿廖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冲破环境的影响,活出与环境截然不同的风采。《凿壁偷光》中的匡衡,也是不被困于贫穷中,努力克服贫穷给自己带来的限制,想尽办法借光读书,因此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阅读分享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qk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