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无戒老师的开营第一课,觉得无戒老师讲的越来越纯熟,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今天是坚持早起写作的第29天,这一个月来,从一开始的早上起不来床,特别痛苦地要用一遍遍的闹铃来叫醒,到现在已然成了习惯,闹铃一响,就爬起床来,头脑清醒地坐在桌前。这些天,写的大都是些十分随意的文字,虽然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但能够感觉的是,最大的进步就是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不再像以前,总觉有些心里有的意思还未表达,这十分令人畅快,也是这段时间的坚持写取得的进步,并且对不少于1000字,这个以前看到就胆怯的一句话,现在觉得不再成问题。
无戒老师自己也讲,说她给人上课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你能坚持写下去吗,一期一期的学员都坚定地回答“能”,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就会有些人掉队,留下的人越来越少。这个问题,我想,用行动来回答是最好的答案。不用想的太长远,只需要坚持好每一天,用每个一天连缀起写作生涯。
从开始写的那天起,我就在拿出书来读,可是越读越觉得读书太少,越恨以前浪费太多时间,以前刷手机看肥皂剧、用来郁闷用来无聊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用来读书,该多好。
昨天晚上在群里聊天,看到有人聊起抑郁症这个话题。有的人郁闷时间长了,越来越想不开,又没有疏通积郁的方式,最后出现令人惋惜的结果。其实,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只是有的人能走的出心理抑郁的围城,有的人走不出,就永远陷在了里面。
我十分感谢高中时语文老师讲过的一段话,她在一堂作文课上教我们:花园里的花,你站在它们旁边,能够对它们观察的很仔细,它的颜色怎样,根茎怎样,有没有刺,所在之地的土壤是否适于它们的生长;如果你站在高楼上望下去,这时,你看到的,就是花园里的这些花,它们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怎样的,你还能看到它们周围的事物对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站得高看的远吧。
我也十分感谢自己,有看书的习惯,遇到什么让人心里郁闷的事情,喜欢跑到书店去翻书。在书香环绕中,那些经典的话语,就像是听作者在对我独语,总能有所得,能够暂时忘却烦闷,也能开解自己。
而阅读对写作的作用,不用说,每一个决定坚持写作的人是再明白不过。只靠我们自己,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悟不透的一个道理,可能前辈哲人早在书中说过。通过阅读,我们能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往更深更远的地方。人说“教学相长”,读和写也是互相促进。要写作,必要学习前人经验,所以必须去阅读;通过阅读,学到词汇,学到思想,反过来又使得写作有进步。并且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发现,同一本作品,我们用读者和作者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学到的东西大不一样,我认为,用写作者的角度去读,得到的更多。
故事课中,无戒老师就专门讲了一节如何搜集素材、运用素材的课。当时听的时候明白了素材就在身边,但是也只是明白这个道理,运用素材是谈不上的。昨晚她又在讲素材这个事,谈她和人聊天时就发现了一个好材料,兴奋地跟人说这个写到文章里非常好。她的这段话使我受到触动。所谓的有心人,就是如此吧。时时以一个写作者的身份来看待辨别生活中的一切,时时记得运用,这才能有取之不竭的素材,才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忽然就觉得身边的一切事一切人都有意思起来。
在这一个月的阅读中,除了小说,我还在读叶圣陶的关于写作的书,像《文心》《七十二堂写作课》等,之所以去读这些看上去有些枯燥的文章,是因为我知道,想要在写作路上走的远,必须得把文学的基础打牢。叶圣陶的许多文章都是编写给初中生看的,让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学习阅读和写作。虽然上了这么多年学,语文课从小就学,但是上学时根本就不在意的,现在才知道有多重要,现在是回头来补课。补课过程中才发现当年错过了多少好东西,才知道为什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
准确表达,我认为第一是思想的准确表达,再一个是文字的准确。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在读叶圣陶的关于写作的文字里都见过,深觉这些文章的好处和用处。继续去读未读完的《国文百八课》。
之前跟过无戒老师的课,但是中途放弃了,现在都有些想不起来为什么当时放弃。现在重新找无戒老师报了年度课,我知道,这次我一定不会再放弃,因为我已经开始做,用每一天的行动来表达我的信心和决心。为什么再次拿起笔呢,因为我不想掉入曾经令人害怕的深渊,精神渐渐脱离肉体,漂浮在上空,对着行尸走肉的躯体嗤笑,令人惊惧!只想拿起笔来救赎自身。在写的过程中,到底为什么写作渐渐有了模样。虽然还不甚清晰,但是至少现在我知道,我没什么宏伟愿景,只想用我的笔,去写我心中想要表达的一切,准确清晰的表达所想,现阶段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就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