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为什么这么说?
01、如果要生,首先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规定:只要是夫妻名下只有一个孩子的,都可以享受二胎政策。
02、问题中出现“死工资”,“农村”,“小平房”。题主大概要表达的是,目前生活条件不是很优越。从经济层面来说,如果生二胎,生活成本势必会增加,如果是母乳喂养,相对来说省时省钱,如果是奶粉,平均来说好一点的品牌奶粉大概要2000一个月,至少坚持到半岁左右添加辅食。
03、“没有公婆帮忙”,“敢”,“二胎”。
不知道平时主要是谁在带孩子,您应该是一位妈妈,平时孩子爸爸是否有参与照顾孩子,老大目前是几岁?如果老大3岁以内,从现在开始妊娠,产子。那压力确实是极大的,首先老大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在依恋大人的时期内,如果不能得到好的照顾和疏导,对老二的到来存在一定的敌意。
如果孩子再小些,懵懵懂懂,那母亲就相当的累。身体因为怀孕,激素水平必然不稳定,情绪也一定有波动,产后如果母乳喂养,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都睡不好夜觉,碰到孩子生病,那就是分分钟在崩溃的边缘试探。再没人搭把手,易躁易怒是常事,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会高于平均水平。
“生”或者“不生”?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题主)愿意吗?
为什么是“我”,不是老公,不是爹妈,不是七大姑八大姨?
因为,一旦生,妈妈的责任最大。只有自己真正想明白了,做出了选择,才更有执行力,并且不会因为埋怨周边人员导致关系紧张,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影响家庭氛围。最后落一个“何必当初”?
2、“死”工资够不够?能不能“活”起来?
“养大”一个孩子,真的不难,吃饱穿暖就行。农村医疗保险费用低,而且覆盖相对还比较全面,教育方面,国家也是9年制义务教育了。孩子到初中毕业,思想已经相对成熟了。
但是“养好”一个孩子,步履维艰。
想要孩子“成才”,不仅仅是投入金钱那么简单。还有大量的时间、精力。
农村的资源相对匮乏,我有认识的朋友,为了让孩子学习画画,每周末专门从村里坐公交车到县城找教美术的老师,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不包括在路上。
有工作,肯定是有一技之长,那么,养育孩子之余,家长是否愿意提升自己?这个技能在未来能不能让自己增收,是通过学习?还是通过练习?你们(妈妈和老公)准备好了吗?
3、你会“眼红”吗?
都说养孩子苦前三年。
你因为考虑良久,没有“生”的勇气。十多年后,你周围那些二孩们,都“承欢”别人的膝下。
你的内心会不会想:“如果当初,我也.......现在........”
这是“心魔”,人都习惯看到别人的幸福,自己的苦痛。看到别人享的福,却听不见别人受的苦。
多子女,不一定是“福”,教育不好的子女,肯定是“债”。
当你回忆这一幕,如果感觉特别的强烈,可以再问一次自己前面两个问题。
如果都是肯定答案,那应该是“敢”的。
【总结】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孩子只是通过父母来到世间,终将走自己的路。
“生”是传统,“育”是重担,三思而后行!
死工资,农村小平房,没有公婆帮忙,二胎生不生? 死工资,农村小平房,没有公婆帮忙,二胎生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