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关于“合一”之心脑合一——娜帅的自我探索

【01】关于“合一”之心脑合一——娜帅的自我探索

作者: 风雨无情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20:52 被阅读0次

    起因:近期与Sophia Zhao做了几次教练,意识到自己内在一个非常顽固的心智模式,主体我即“本然我”,与客体我即“现实我”之间距离很远,当看见这个内在模式的刹那,我意识到之所以内在经常发生矛盾,以及“本然我”不能给予自己“现实我”很多的爱、支持和允许,恰恰是我一直想要打开的通往内心自由的限制关卡的根源,真正的力量只有在心智清晰和心灵宁静的时候才会到来,那是当下合一的状态。于是我开始这个重要的探索:“主体我”与“客体我”如何合一?

    “主体我”与“客体我”,如何合一?

    我对大道理不感兴趣,更愿意从探索根源入手,寻求有效的实现合一方法,进而修炼实现。

    输出:

    1、两个我是如何分离的?

    命运由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做出的反应、每一次言行决定的,而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言行是由其人格模式(反应模式)决定的。但是“我”≠“我的人格”,人格可以改变。

    Q1:人格是什么?

    一个人的人格(反应模型)是:在他成长过程中根据养育者对待自己的方式选择的一种生存策略+所成长的环境和文化灌输给自己的一些信念系统+经历过的历史经验累积的综合产物

    每个人的“本体”也就是本质,在外在人格体现出两个层面:社会人格(外圈)和阴影人格(中圈),这两层结合起来构成了我们的人格模式。当我们认知“我”时,物质层面会认同“我”就是皮肤及以内的部分——身体;意识层面认知的“我”通常就是我们的人格,也就是中外圈。

    人格三层圈(摘自周梵老师的书籍)

    Q2:人格究竟怎么形成的?

    基于对过去成长环境选择的某种反应策略,那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我们选择的生存模式。因为它跟随自己的时间太久,太熟悉,模式越来越固化,已经变成自己观察世界或观察自己的背景。从小到大我们会建立各种各样的信念系统,进而形成人格: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应该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遇到事情,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处理?这些信念一直伴随着我们,甚至我们从未意识到这些信念对我们的制约,以及这些信念是如何创造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理解:如同生活在水的鱼,它甚至不知道水的存在,因为它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事务,水从它出生以来就一直跟随着它。鱼可能会观察到水里的其他动物,甚至可以看到水面的浮游生物,但是它唯独意识不到水的存在。除非有一天,它从水中一跃而出,离开水面的那一刻会意识到“原来我一直生活在水里呀”。

    Q3:人格怎么表现在现实生活中?

    外圈是社会人格,也叫防御保护层,是养育者和社会阶层的文化、主流价值观要求我们表现的样子——简而言之:别人期待我们成为的样子。如果我们内在认同且内化了这些信念,这些也就变成了我们对自己的期待。

    中圈是阴影人格,就是那些被否定、被批判、不允许被呈现的特质。譬如一个人在选择帮助别人和照顾自己的需求时,选择了后者,外界评价她“自私,为自己着想”,一旦她认同了这个信念,这就是她的阴影人格,她认为这样不好就会采取压抑,产生负疚感,从而对外表现出社会人格(善解人意的部分)。

    Q4:如何发现自己的人格模式?

    三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意识到并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内在的这些冲突,就开始踏上探索内在的旅程。

    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动机的了解,甚至是行为之前的内在意识中的情绪、念头产生足够的觉知,看见模式就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行动:写察觉日记、习惯复盘、建立和内在心的连接,去觉察、认识自己的行为、动机、意图、习性,去认识和理解,并深深的允许和接纳自己的隐形人格,以及社会人格的表现,从而不做自我攻击,而是帮助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人格模式。

    第二个视角:删除对别人眼光的依赖,才可以真正的面对自己。

    我们知道要更积极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下过很多次决心,但却常常无法把一件事持续做下去。似乎内在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支撑自己更长时间。生命真正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做的事情是别人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被需求的时间长了,连自己都忘记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但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时,力量是无限的。删除对别人眼光的依赖,就可以真正面对自己所有的阴暗面,接纳这些曾经想要粉饰的部分,终于不需要再别人面前证明自己,才真正看到别人,关心别人,而不是因为别人的需要或自己的恐惧而讨好别人。

    行动:练习正念、接纳真实的自我、慈悲心(更多从对自己的慈悲和允许、包容开始),练习情绪的观察:每天固定选择五个时间点(如每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记录一次,内容包含五个:事件内容(时间、地点、人、事)、自己的情绪反应(身体、情绪、内在想法)、回应触发的事件(如何回应,对方又是如何回应你的回应)、记录感受(自己的感受如何?)、其他选择(如果重新选择,会作何选择?为什么是这样的选择?)

    第三个视角:你并不需要成为某个更好的别人。期待自己变得更好并不会让你真的变得更好(充其量只是看上去很好),相信才能让你变得更好。

    弄丢自己的人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因为不确定自己是谁,所以在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做自我确认。每一份对自己的怀疑和否认,都是内在自我的一种分裂和消耗,降低自我力量。当活成被人期待的自己时,所有的成就都是交换和消耗。当成为自己时,所有的成就都是在轻易的创造,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为自己而做,没有期待、没有附加条件,做这件事本身就满足了,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专注而喜悦的。

    行动:虚拟“死亡”练习。晚上睡觉前想象自己这一觉睡过去之后将不再醒来,如果要回顾这一生中最珍贵的片段,会是哪些场景?去做这些令你感到珍贵和享受做的事情或时刻,尝试将真我和当下合一,实现生命真正的展开。

    2、如何实现合一?

    Q1:为什么一定要合一?

    当洞察足够深入的时候,你会意识到,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所有关系问题的本质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问题本质是对自己的爱足不足够。

    当自我意识觉醒时,可以穿越社会人格和隐藏人格,到达真我层面,活出和绽放自己。真我意味着真实的内在需求,而外在人格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或他人期待,要么隐藏和害怕暴露隐藏人格,要么采取与真我不一致的行为,这种内在的拉扯和消耗足以降低内在能量层次。合一解决的恰恰是停止消耗、停止拉扯,增加内在力量和勇气,去活出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而对生命真正负起责任。

    Q2:如何合一?

    合一,先从充盈真我的力量开始,再将这种力量慢慢散发出去。我曾看过无数关于自爱方面的书,也听过无数大师的课,当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发现还是能量不稳定,时高时低。当我看到本文最初写到自己的内在模式时,突然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整合下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找一个同频的教练,通过多次探索找到模式的根源,同时定制适合的合一行动(需要体验教练可以加微信Sophia-xiong,2020年为支持有缘人展开行动,友情价88.88元/小时,首次体验18.88元)。

    第二:提升自爱的能量。在自己的生命里,排出老大老二老三,记住那个老大老二老三都是自己,尝试练习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爱你。允许自己不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只有接纳和允许自己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待时,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人的期待。如果自我没有满足而是需要给出去,这是一种牺牲,但是如果自己满足了,给出去的就是慷慨,真正的不求回报,真正的无条件和有力量。

    第三:改掉固有习惯的接纳练习:安静的空间,写出几个自己不太喜欢的特质,或者需要改变的特质,如拖延、自卑等,譬如拖延,用左手感知那个不喜欢的特质在身体哪个部位,接触它,深呼吸三次,对那个部位说:嗨,我看见你了,我看见我的“拖延”了。我确实有时候会拖延,有时候不拖延。即使我有拖延的部分,也不妨碍我爱这样的自己。我可以有这个部分,那又如何?那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己更喜欢的人。重复三次,知道感觉到内在对这个部分有了足够的接纳。

    第四:放下评判的练习:遇到抗拒的事情,用接纳的句式——“XXX是可以的”替换原来的句式。如”孩子成绩不好也是可以的,我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变得烦躁也是可以的”。

    第五:寻找自我与角色的平衡:当我们对自我本体的关注和对角色的关注严重失衡时,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关注的重点都会围绕着客体,此时主客体、自己也和角色共生了。一旦对角色(社会人格的表现)进行认同,就会对客体产生期待。越是把客体(自我客体角色或他人客体)当做自己全部的人,和客体的关系越严重。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出了是那个角色,同时还有自我。党自我不够独立的时候,就会失去生命重心,把这个重心压倒到对方身上,对对方产生非常多的要求和期待,而且看不见他人客体的那个自我部分。很多人会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此时需要明白:没有人可以逼迫你做任何的决定,我们之所以会去做,是因为最后呈现的那个结果是我们认同的。但是要知道,所有别人为你做的决定,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你自己去承担的。敢于拒绝才能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把属于自己的力量拿回来,至始至终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你愿意做他人人生战略的炮灰,还是自己人生战略的主人呢?】。

    第六:教会他人如何爱你。寻找自己爱的五种语言,告诉他人你喜欢如何被爱,获得外在环境的支持。

    总结:如果你的心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在不伤害他人,不委屈自己的情况下,去做,马上去做,心脑合一时,整个世界呈现出来的都极具创造力和生命力,不妨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关于“合一”之心脑合一——娜帅的自我探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t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