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神分析学说在《将军底头》中的体现

精神分析学说在《将军底头》中的体现

作者: 骁骧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20:23 被阅读0次

这大概是我有限的阅读篇目中,分明写于建国前,但文章风格却与当今通俗小说很是相似的文章了。当然,形似不等同于神似,99.99%的通俗小说不论从文学审美还是社会历史角度来讲,都不及施蛰存代表作《将军底头》十一。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该派别是海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起源于一战结束后的日本,彼时的日本因经济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社会上蔓延着虚无和绝望的思想,此外还效仿起了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代表的西方的贪图享乐的风气。1928年,经刘呐鸥介绍,该文学流派思想传入中国。这个流派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灿如流星,却也逝如流星,但其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同时也并非后继无人,比如我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便是该流派的作家。

施蛰存的文笔自然没得说,此处我想重点讲讲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新感觉派强调直觉,提倡感性认识论,侧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施蛰存也不例外,该小说的重要情节线索便是花惊定的心理路程,所以二者可以结合在一起在讨论。本文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影响,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对花惊定梦境的描写(精神分析学认为梦境是委婉曲折表达的人的潜意识),对故国的向往和在大唐建功立业这两对矛盾,处理不好这对矛盾的花惊定最终走向了灭亡。

花惊定“本我”与“自我”“超我”的矛盾有两个具象化表现。一是文章一开头就交代的对故乡的向往与作为大唐将军建功立业、职责之间的矛盾,二是文章过半才展现出来的对黑裳女子的爱恋与军规军纪、道德之间的矛盾。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如果“本我”“自我”和“超我”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人的精神状态就会进入异常,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死亡,而花惊定因处在战争背景中,所以因心中的矛盾而分神,最终走向了肉体上的灭亡。他内心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杀了那个骑兵后当晚做的梦中。结合他醒后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梦境体现了他对骑兵的憎恶、对黑裳女子的爱欲。本能与道德和规则的冲突,更进一步分析需要详细研究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故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但总之是可以看出作品的主题的:压抑内心矛盾走向灭亡。

施蛰存的作品较其他同时期新感觉派作家的作品而言更为成熟,但曾长期被冷落,不可不谓之悲哀。

相关文章

  • 精神分析学说在《将军底头》中的体现

    这大概是我有限的阅读篇目中,分明写于建国前,但文章风格却与当今通俗小说很是相似的文章了。当然,形似不等同于神似,9...

  • 将军底头

    读施蛰存《将军底头》后,很令我震撼,结尾就记忆复述。 将军的头没了,但他的心里还有爱,所以并不知道自己死了。 无头...

  • 施蛰存《将军底头》

    将军底头 施蛰存 成都猛将有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杜甫这是在唐朝,是在广德元年呢,还是广德二年?那可记不起...

  • 人格心理学-第三篇-第六章

    20211211第三篇新精神分析学派第六章 对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总体评价 新精神分析学派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延续和改革。...

  •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该书的作者...

  • 自我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精神分析学说的构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来完成的。 所谓本我...

  •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阿帕波特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他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有精深的研究,他认为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5个观点。即分区...

  •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二)精神分析批评

    第二讲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维也纳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弗洛伊德的学说是一个有着特殊的研究对象和惊世...

  • 关于俄底浦斯(Oedipus)情结

    精神分析中关于俄底浦斯(Oedipus)情结的表述,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精神标志,是精神分析师行走在心理世界的一个精神...

  • 将军的头

    灯光灼于纸上 挥动回忆的大刀砍来 于是有个现实的我掉了只手臂。 一只臭虫匍匐窗台 冷漠观摩这一切 鄙夷不屑地抖动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学说在《将军底头》中的体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to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