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作者: 皮卡弟弟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7:51 被阅读0次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精神分析学说的构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来完成的。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

    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

    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

    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

    而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

    也是很多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的核心思路,因为探索自我,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处的阶段。

    我想,我也在这个阶段,过去的自己是一直在与世界碰撞的过程中,跟人碰,跟世界碰,跟事情碰,那或许就是我的“自我探寻”。

    我时常会回忆别人对我说的话,总结别人给我的称谓与预期,我想大致得出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比如有的人觉得我比较内向,有的人觉得我想法很多,有人觉得我很聪明,有人也觉得我很难沟通,觉得我比较难管理,觉得我不听话。

    但是,它们都是片面的,因为自我是变化的,而且为了适应社会标准,我们还会聪明地对自己进行调整与加工,把自己弄得好一些。

    而且,当别人对我们的判断非常失实或者过于准确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天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会远离别人的判断,或者打心里直接地反对对方。

    因为那是我们对别人察觉自己的警觉,也是我们对自身深入了解不够多而出现的恐慌。

    我们不希望被过分了解,我们也不希望别人过于了解我们,这是一种天生的防备心态。

    我记得我曾经在职场里得到过的评价就非常两级,我当时觉得他们都很不准确,但我又觉得挺对的。

    有一次是年轻的时候,自信满满的陪老板见顾客,年轻的时候冲劲足,特别想表现,于是不仅把自己的部分完成了,还把其他人的部分也完成了,有那么点抢风头。

    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人跟我说,让我别太自以为是。

    对方的话给了我触动,因为我理解他对我对我的误解是因为我年轻,跟他同一辈,但是确实我在商业上的进攻性比一般人强,导致了我有一点显得"自视甚高”。

    但与此同时,我又对他的判断表示否认,我不认为我自己自视甚高,我反而觉得自己还不够高。

    但是当我们面对外界的种种威胁,我们要努力突破的时候,姿势往往没有那么优美。

    杨澜曾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申请主持人,面试官也说他形象不够,想法太多,我无法想象如今这么优秀的杨澜当年会面对如此的否认。

    所以我觉得自己遇到的否认,或许也是不可避免,无论它是误会还是一种主观判断,还是当时的我确实让别人对我产生了抵触与反感。

    总而言之,那是那段时间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我获得的“自我”,是我了解自己的重要根据。

    但它不够完整。

    另外一次,则是最近了。也是一次商务谈判,而这一次我没有人陪同,自己带着文件,自己坐车,一个人走到别人客户公司里,对方派出了3名资深合伙人一一跟我讨论。年纪都比我大10多岁。

    但如今的我,面对这些压力,我几乎没有什么情绪,因为我的经历和判断会提前帮我做好准备。

    我会很清楚对方的水平,我也拿得准对方的利益诉求,以及我自己的真实实力。

    所以现在的我,没有以前那么着急地表现自己,但我依旧是以速度很快的方式解决商业问题,有人觉得我进攻性强,但其实只是我太熟练了而已。

    所以,现在的我虽然能看到别人脸上呈现出的一种不适与怀疑,这个年轻90后的认知这么犀利,他到底有没有能力能解决我的问题,还是他只是一个讲大话的,会讲故事的,但无真才实学的人?

    有一部美剧说的好,当你对别人来说有价值的时候,你走进一个屋子里你就应该意识到,所有人对你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对你喜笑颜开,也有可能是盘算,算计,阴谋,都会出现。但好消息是,你有价值。

    所以,我想对于外界的评价我无法改变,我只能做好自己,于是我做完了我的分享之后,我就离开,没有得到什么评价,但也没有得到什么否认。

    只是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对方的老板说我是个“高手”。然后也是在给另一个人介绍我的时候,用到“高手”的这一个称呼。

    对方都是40多岁事业,家庭,财富自由的人,而他们会这么称呼我,我想也是有原因的有根据的。

    进入工作之后,我很少有得到自我评价的机会,所以每次听到一个对方对我比较认真的评价时,我会很认真地把它作为我自我评价的衡量标准。

    而这两次在工作中,别人对我评价的变化,过程相隔的是几年以来我的自我蜕变也好,改变也好,它是我非常重要的,观察自我的过程。

    原来这个世界看我的视角,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而且甚至是会随着我自身的变化而变化。

    又或者是,我在过去没有接触过足够多的评价,导致我样本不足,对我自己的了解也不够完整。

    所以为什么说人要多经历,多接触,其实也是增加一个完善自我的途径,多让别人评价你,你也就获得了许多自省的契机,从而不断加固“自我”意识,得到相对完整的自我评价。

    自我的探寻和发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漫长的一个阶段。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然而由于自我联系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于是能参考现实来调节自己。

    这样,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

    因此,拥有自我并不妨碍什么,而是帮助我们最终合理地获得快乐的满足。

    如山本耀司所说,自己是看不见的,唯有碰到什么才会反应出来自我的存在的。

    而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偏差中反复波动,沉浮,迷失。

    解决的办法,其实就是带着自我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冲撞。

    一方面让别人来评价你,一方面让自己在碰撞中观察自己,久而久之,你对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清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xh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