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治班有良方

中医治班有良方

作者: 心手71 | 来源:发表于2021-01-08 16:52 被阅读0次

    听了几次中医专家樊正伦教授的讲座,心里很佩服。他的讲解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且联系实际。连我这个对于中医没有多少了解的人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更何况他讲解的课题又是那么的精妙,听了真是让人受益非浅,不仅对于养生和健康,有些医理对于班级管理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对于病人来说,病只是一个结果,人才是病存在的一个大环境。一个人有了病,西医一般解释为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侵入。所以,要想治好就要针对性的找到它的客星——另一种化学药物,来杀死入侵病菌。这就如同我们班级里出现了“问题学生”,你就急着处理一样,先是思想工作,苦口婆心。不行再软硬兼施,实在处理不了,就通知他家长。就如同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不信就治不了你!”谁出了问题,针对性的处理谁。

    而中医认为一个人生病,是人体环境的平衡失调,它认为你如果拉肚子不只是什么细菌入侵,而是你的肠胃整体环境有了变化,出现了生态偏失。要治好它,通常用一点藿香正气丸就可以了。而单纯的用藿香正气丸是杀不死大肠杆菌的,它是通过调整肠胃的整体环境来治病的。

    对照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一个同学违反了纪律,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是否考虑从整体上把握呢?你不是急着去处理哪个同学,而是调整班级的整体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用环境育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的。更何况,对班级的不良现象,有时需要冷处理。如樊教授举的一个事例中说的那样:他说你要不想让蘑菇生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沙漠的环境中去。

    也许西医的治病效果很快,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复发也快。班级治理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今天和这个同学谈完话,以为他会转变的很快,决心也很大,可用不了几天,老毛病就会再犯,你还的重复教育,往往弄的教师心力交瘁。

    而中医的治理是从整体辨证的,看似和当前的情况不相干,但却有长期的疗效。我们在处理班级事物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这种观点。比如,一段时间里,班级学习气氛不好,班主任要是仅仅强调学习,往往效果不好。这时,你要做的是用一些集体活动来激起同学的上进心,调节同学们的心理和情绪,那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体检,有时几次体检都没有问题,而一旦有病就会很难治。尤其是癌病,发现后往往都是晚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病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小的变化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导致了最后的恶果。

    西医的检查都是用机器来进行的,讲究‘一是一,二是 二’,用一些精确的指标来量化你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它检查出来的是最后的“结果”。这就和我们平时班级管理中的量化一样,看似公正、科学,但缺少对过程中变化的把握。

    量化排名可以明确同学的表现,但是分数出来后,结果也就形成了,再教育或者改变就有难度了。所以对比中医的望闻问切,虽然不如机器“看”的清楚和准确,但更有人文关怀的因素,更何况如果你如果是一名负责的中医,你就会从病人的蛛丝马迹中,体验到病人的身体情况,即时进行调理,所谓“上医治未病。”

    结合我班级管理中的日常事物,如果你也象中医大夫那样,望—认真观察,闻—虚心倾听,问—调查探问,切—把握体验,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管理班级的较高境界。

    樊教授说,“要想小儿安,常存三分饥和寒。”就是说现在孩子的病大多数是穿的过于暖,和吃的过于饱。是呀,我们在管理班级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老是想着从方方面面照顾好它,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遗漏。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样和有些家长对待孩子不是一样吗?过度的关心和小心,使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抵抗病毒的免疫力。

    所以,有时候你一段时间不去班级,不在班会上罗嗦。少喂给他们一些你嚼的东西,给班级管理的肌体上减几件衣服,使孩子们轻装上阵,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

    医生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教师的责任是传道解惑。一个治的外在的肌体,一个雕塑的内在的心灵。虽然分工不同,但是道理相通。古人说,不为良相,便做良医。虽不为良医,但学点医理,争取做一个“内外兼治”的好班主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治班有良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uf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