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55120/abb0a72c51e3213e.jpeg)
舒圣祥
虽然只是一个吃饭的职业,但一般来说,做记者搞新闻的,总有一点理想色彩,觉得自己手握社会公器,担负公平正义。
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在里面待久了,知道新闻也是一种产品,并且熟悉了其生产过程,很多人就走了,因为那里并没有自由,理想的光辉连自己的生活都照亮不了,只要不同流合污,就会穷死,会饿死。
当然,执着的人很多,牛逼的人一大把。但总体来说,除非在央媒、牛媒等好平台,顾自牛逼着、努力着,还有因为几篇轰动性报道成为名记的可能,否则,越到基层,做新闻越憋屈。
无论在哪种媒体,热衷于卧底扫黄,大概只有两类人:一是自己经常逛,熟门熟路,属于资源再利用;二是憋不出其他稿子,扫黄是现成的题材,哪年哪月都可以用。
现实那么广阔,需要关注的人和事那么多,这些记者却始终将镜头和笔头,对准那些毫无还手之力的妇女,有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欺负一下。
他们知道,这种报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等他们欺负完,一切还会继续,方式都不用换。这个行当历史悠久,因为人的欲望永存,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聂树斌案的真凶王书金,说过一句令人唏嘘的话,“出来打工时才知道,50块就能找个小姐,根本不用去害人。”希望那些强奸犯,都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别去伤害无辜女性。
记者该是明白的,卧底不会带来任何改善,该卖的人还会卖,想买的人还会买,曝光只会伤害那些并没害人的边缘群体,增加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的价格。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卧底扫黄?是要逼着王书金们买不起,进而重新寻求免费吗?有本事,也卧底一点高难度的呀。割一批嫩韭菜,算什么成就?丝毫无损于大自然的绿意盎然。
记者卧底扫黄,是带着恶意去的,不可能做出好新闻。最好笑的是,记者同志总能在关键时刻安然无恙地“借机走开”。这除了证明这个行业的规范,并不会让记者同志因此显得纯洁。
倘若不是搭上了百度地图,法制日报记者这次的卧底,恐怕连个新闻由头都没有,因为人人皆知的事情根本不是新闻,更用不着卧底。
百度地图冤枉吗?并不。明显是为了赚钱放松了审核。但既然地图是个流量入口,地图导航赚钱模式又只有那么多,大概就不是百度地图一家的事。照理,记者同志也该试一试其他地图,哪怕只比较一下,但他并没有。这个新闻因此有很大瑕疵,不知有意还是无意。
其实,只要人多的平台,就有被利用的可能。不光是地图,微信、QQ、贴吧,哪个不是呢?平台固然有监管的责任,但专业扫黄都扫不尽,何况网络平台?
一般来说,除了自我解决外,生理需求的满足方式有如下几种:夫妻,票昌,强奸,通奸,情人。
仅限于夫妻之间,这是最好的,也是社会道德提倡的。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底线。
但现实是,很多人没有做到。其中,落马官员的“不正当关系”集中在通奸和情人(二奶,三奶,N奶)。像王书金那种犯罪分子,则为了免费,实施强奸,甚至不惜杀人。第二种属于市场交易,谈不上感情,给钱办事,完了走人。
对婚姻关系中的受害者来说,危害最小的,显然是第二种。尽管在社会道德层面,这个也是无法接受的,但在理性分析层面,事实的确如此。
人虽然穿上衣服很多年,但在本性上,依然保留着始祖的动物性,繁衍后代是第一要务,它用甜蜜的快感,去怂恿人将基因四处泼洒。
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是一种修行;对于失控行为的态度,夫妻间该有约法三章。但是无论怎样,扫黄注定不可能扫尽,古老的行业消灭不了。
记者假扮客人卧底扫黄,看上去是求真,实则品格低下,看不到新闻该有的善良,是最恶心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