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过微信群里的一个视频,心有余悸,感觉像是有块大石头堵在心口,沉重又无奈。视频中是一个母亲在指责女儿,那个小女孩应该是8、9岁的样子,对话很激烈,孩子隐忍着悲伤一遍遍的说“我已经认过错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为什么还要如此凶恶的对待我?”母亲则不依不饶的严肃的给孩子讲着所谓的道理,认为她的悔改态度不端正,所以还要继续让孩子道歉,书写检讨,而孩子仍旧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请让我安静一会好吗?我只是需要安静,但是母亲并没有停止语言攻击,也没有离开………..在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黑暗的角落里,一个埋头哭泣的内在小孩,她受了很大的伤,已遍体血淋淋………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受到的内伤远比你想象的更可怕。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创伤,只是我对童年几乎没有任何记忆。有一种说法是,为了保护自己,大脑主动把伤害的记忆屏蔽了,让自己永远不记得,但那时的感觉总是会不经意间冒出来,如无端端的忧伤、无端端的愤怒、无端端的感觉孤独……………诸如此类的情绪莫名的纠缠着你一生。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只是不知道自己认为的爱不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有的父母还没来得及去关注孩子,孩子已经长大了。在老一辈里,这样的事情很多,比起关怀你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活着,能填饱肚子。而如今,世界已大不同,丰富的物质已经将父母的关注点拉回到孩子身上,孩子们个个伏在父母的羽翼下。如果说过去的孩子是被忽视的,那么现在的就是被吞噬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伤害,只是闭上眼睛才能看得见。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孩子只有在有爱的、安全的地方才会肆无忌惮。”我对此深信不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所以从小我和弟弟就会看大人的脸色,直到现在,如遇身边人的脸色或口气不对,我都会很敏感,认为是自己做到不够好才引起他人的负面情绪。那个时候我应该是很渴望被爱的,所以不得不学会伪装成大人们喜欢的样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说他们喜欢的话,这样我就可以得到她们的关注。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需要被爱、被看见、被接纳……
这种信念的前台既可以是一个温顺乖巧的面具,也可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面具,因为他们都可以吸引到父母,被夸赞是一种关注,被打也是一种关注。
孩子们哪里来的这种信念?是眼睛!当你抱着二宝逗乐时,朝不远处望着你的大宝说,妈妈也是爱你的。如果你是大宝你信吗?他只看到二宝在妈妈的怀里跳着笑着,而妈妈的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这时大宝的内心是孤独的,委屈的,感觉被抛弃的。所以请用你的行动告诉大宝,你是爱他的,而不是用语言。如果你的孩子惹你生气了,令你失望了,请了解那是孩子向你发出密码:请爱我、请接纳我、请关注我……..放下你的负面情绪,和孩子拥抱,拥抱他的内心,他的渴望,告诉他:你爱他,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无条件的爱他,同时错误的行为是不可以接纳的,帮助孩子改变错误信念。如果他犯了错,请相信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惩罚和羞辱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更沮丧、更受伤,所以请耐心的和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因为你是孩子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灯塔,你是爱的源泉!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一定明白做父母也是有说明书的,不要忘记学习,学会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