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篇为开篇记,因成都天气炎热不宜出门躁动,小海在家翻看之前打包购买的书籍,翻开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读读作者关于情绪调节方面的研究和指导,没想到意外的发现几点更加普世可以分享给大众的观点,于是想将它们的原貌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希望少数的读者也能同我一样在其中有所感悟。
二,
“现行的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重理性知识传授,轻感性体验内化;重外在理智控制,轻内在情绪调节。似乎只要传授的道德知识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相应的效果;”“以致简单地以为只要晓之以理就能动之以情。”
对以上这段话的认可,是触发我一定要有所分享的根源。在现代生活中,家庭教育、亲密关系、员工管理、课堂学习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简单地以为只要晓之以理就能动之以情”的粗糙影子;反而在商业相关的活动中,由于营销的观念驱使,从商者对于顾客情绪和心理进行了细腻的了解和探究,使人们对其往往毫无抵抗能力,趋之若鹜。
不禁让我停下来思考,如果能真正的明白心理情绪其中的奥妙,再将此运用到真正对个人生活与情感或集体发展有益的方向去,势必可以减少一些无效果的苦口婆心、减缓一些深层次的紧张关系、从人性根源找到一些规避不良情况发生的方法、减缓情绪问题对学习能力的阻碍。
对人性的探究,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我们无法忽略、无法粗暴对待的必要环节。
《情绪心理学》第221页三,
特别说明:
1,此篇为开篇记,是小海想要给大家分享《情绪心理学》这本书中几点观点的原因,和对其影响抱有的希望。
2,在此后的系列中,小海会从“我”这个有局限性的视角,碎片化的节选其中对身边的人能有所助的段落进行分享和阐述;假如您对整体系统的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可以自行购买本书或相关书籍,认识我的朋友也可以向我私信借阅。
3,本书呈典型教材式的框架结构及阐述方式,不同于流行的畅销书更加照顾读者的阅读情绪,但作者的语言简明,有部分专业用语不会影响初学者阅读。
后记:
腾讯的公众号做了一些限制,小海正在“解锁”当中,待能正常使用之后,相关的文章均会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的简书账号,给我留言,交流学习。
祝朋友们,清凉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