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一种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能力,看见别人痛苦,自己也会感到痛苦,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本能。
很多艺术家,就是利用自己的同理心,去从别人的痛苦里面寻找灵感。
真正想要理解同理心,我们需要区别和它非常相近的三个词汇。
第一个:同情心。意思是承认别人的痛苦,但是不会跟着感同身受,别人痛苦是别人的事,我为别人感到遗憾而已,自己并不会痛苦。
第二个:可怜。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受,专门针对那些“温暖度高”,“能力低”的人或物。比如小狗/隔壁老奶奶太可怜了,但是你不会感到痛苦。
第三:慈悲。慈悲是一种基于同理心,又高于同理心的情绪,能理解别人的痛苦,但是不会跟着一起痛苦,更可贵的是还会尽可能去帮助别人。
这三个词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别人的痛苦是别人的事,我自己并不会感到痛苦。而真正的同理心,是别人的痛苦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与他人感到一样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还能感受到痛苦的意义。
所以,同理心的过程是情绪+认知的过程。情绪部分由前扣带皮质、脑岛和杏仁核共同完成,有了情绪的感知,前扣带皮质会刺激你去寻找痛苦的来源和意义,这个时候背外侧前额叶开启,进入认知模式。
这样,我们面对别人的艰难处境,不仅能感受到那个痛苦,还能理解这个痛苦,并为他人的痛苦打抱不平。同理心能激发我们去做好人好事,这是人性伟大的一面。
但是同理心可靠吗?不一定。
我们对自己熟悉的人容易有同理心,对陌生人则不会;对同一个阶层的人有同理心,对其他阶层则不会。
富人对穷人就不太会有同理心,并不是缺乏同理心能让富人致富,而是当你身处高地位阶层,你会缺乏同理心。
因为同理心认知度部分,会使你花很多精力去感受他的痛苦,你已经不愿意花费那个专注力。想要做大事,就不能靠同理心。
更重要的是,你真的以为你是在感受他人的痛苦吗,不是,同理心本质上是感受他人的痛苦会让自己也很痛苦,因为别人的痛苦让你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并不是我们看见别人越痛苦,就越想帮助别人,而是因为自己产生了痛苦,想先解除自己的痛苦。就比如看悲情的电视剧,我们会跟着一起哭,哭完就完了,并没有想去帮助对方的意思,但是悲情剧让我们自己也产生了痛苦,所以我们需要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在同理心的刺激下,情绪越激烈,帮助别人的意愿反而越低。在饥饿、贫困、压力的状态下,我们就越不会考虑去做慈善,强烈的同理心,会让你连自己都自顾不暇。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同理心不是给人附能,而是让人失能。医生必须克制自己的同理心,否则他可能只会陪着患者一起担心受怕,而不能专注给别人看病。
所以过于体会他人的苦难,你会忽略身边整个世界,要成为理性的人,你必须学会与痛苦保持距离。
不过,有一种情绪,能让你理解别人的痛苦,还能合理的去帮助别人。这个词是“慈悲”。
慈悲:表示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是我不会跟着你一起痛苦,我有一个更高的姿态,帮你解除痛苦。
医生,以及佛学修行者都在修炼这个状态。慈悲,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习与痛苦保持距离,是一种超然的状态,会设法去帮助别人。这种状态会抑制杏仁核的活跃,产生多巴胺,所以行善使人快乐。
我们看见很多人会跟着悲剧哭得稀里哗啦,你能哭,并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只能说别人的痛苦触动了你自身的感受,你在为自己痛苦而哭泣。
看电视也并不能说明你真的是要去帮助对方,反而很多看电视能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同样做着欺软怕硬的事。
不过我们没有必要那么严苛,毕竟想要做个善良的人,同理心是基本的情绪,是行善的起点,比同理心更高一个级别的,是慈悲,而慈悲才能真正带来善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