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读书古代文化
说三国:刘备的卑谦&曹操的傲娇

说三国:刘备的卑谦&曹操的傲娇

作者: 浔阳苑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2:00 被阅读73次

说三国:刘备的卑谦&曹操的傲娇

       原创 /浔阳江畔遇商女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归是一知半解,半文半白的对话,再加上神出鬼没的字幕,对其兴趣不甚大。倒是全情投入到了《西游记》的身上,每到暑假必看西游,表姐表弟表妹的,兴致昂然。也不管什么播放的次序,随时播随时看,乐此不疲。现在呢,暑假依然有电视台在播西游,撺掇着侄子看,可恨他居然热情不高,心中难免怅然。

        说起经典,94版的三国当之无愧。只是有几点不好:其一,演员不固定,常常更换。一个角色常常换好几个人饰演,不够人手时,甚至还有一个演员串几个角色的,比如周瑜就串过袁绍。还有一人不可不提:俊美不凡的御弟哥哥徐少华竟然也在三国里跑过龙套,演的是早期的张辽,戏份多集中在与关羽的对手戏里。看来以后再看三国便又多了一乐,找找当年的龙套大牌;其二,演员与角色的年龄配置不符。最明显的,诸葛亮与刘、关、张。电视剧里,仿佛四人年纪相仿,实际上,刘备比诸葛亮足足大出二十岁,而羽、张飞也比诸葛亮大上十几岁。当年看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关羽、张飞对刘备别的谋臣尊敬有加,而偏偏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百般不屑?现在算是知道关、张二人的心态了:诸葛亮出山时才26岁,刘、关、张兄弟仨却都是四十不惑多了,自然看孔明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还有一个周瑜,其实也比诸葛亮年长五六岁,结果电视里给整的全同龄人似的,误会大了~~~

        提到三国,自然不可不提鼎立的三国之主公:刘备、曹操、孙权。说实在的,孙权戏份相对不多,所以对其也没什么深刻印象。刘备,托罗贯中的福,被树立成正面形象——仁德君子,至诚明主。曹操呢,自然是对立面了,狡诈阴狠,篡位奸贼。虽然定位是如此,但是始终对刘备不感冒,原因很简单,太能作了;说得书面点,虚伪;好听点,谦卑、礼贤下士。可是看看他,动辄就抹脖子、跳江、撞墙、摔孩子,流眼泪抹鼻涕是小儿科,娘炮虽娘炮,可架不住人吃这一套啊,那些麾下的谋臣将士,一个个给收服地死心塌地,绝无二心。关羽、张飞就不必说了,同食共榻,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再说说别人,比如庞统,出征西川的途中,刘备将自家所骑的精壮白马送与他,结果庞统中流矢,死于落凤坡,临死前对于不能再报效刘备而耿耿于怀;马超,被诸葛亮用计收服后,刘备又捧出一件昔日所穿之战袍相赐,自此马超便也誓死效忠刘皇叔。赵云,更是被刘备一招摔孩子给套的牢牢的。不服不行啊,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委实高招。

         姑且不论这谦卑是否真心,至少他表面上做的很是那么一回事。

         细想想,刘备此举情有可原,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论才学,曹操雄才伟略,对文学、书法、音乐都有深厚的修养,流传于后世的诗歌甚多,如《短歌行》、《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刘备却无甚才学,从未听说有任何存世之作;论武艺,曹操不弱,使双戟,曾去行刺董卓,当然刘备也还行,使双剑,好歹当年还在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来着,二人应该半斤八两;论智谋,曹操机智过人,尤善应变;刘备也不赖,善长韬光养晦,甚至瞒过了精明的曹阿瞒;论发迹,曹操年20岁举孝廉,29岁显露头角,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53岁挟天子以令诸侯,升任东汉宰相。刘备呢,28、29还在大街上搓草鞋卖以营生,34岁任徐州牧,49岁任荆州牧,54岁为益州牧。相比较曹操的权倾朝野,刘备的发迹速度远远不及。所以综合实力一比较,结果很显然:在这场争霸赛中,刘备出线的机率远比曹操小。——甚至都很难想象,弱小的蜀国居然能够与强大的魏国相抗衡,终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其中,刘备的笼络及用人之术居功至伟。

        不比不知道,比较比较曹、刘二人对待谋臣、将士的态度便知:刘备一何卑谦,曹操一何傲娇!

         为什么刘备需要尽心尽力地“作”呢?为什么曹操却可以尽情尽意地一呼百和呢?

          出身的不同是最大的原因。曹操是官宦之后,养祖父曹腾被封为费亭侯,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家境颇为优裕,因此曹操早年放荡不羁,不修文业,就一个纨绔子弟;刘备呢,虽是帝室之胄,却久已荒败,只以贩履织席为业,典型的寒族之户。正因曹操家大业大,可倚仗的族人众多,曹氏、夏侯氏,人才济济,自然每每颐指气使,挥斥方遒。相形之下刘备凄惨得多,形单影只,最多也就仰仗二位异姓兄弟,所以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曹操只需勃发,而刘备确需厚积。先天条件不同,成就进度不一,也就在所难免。

          具体来瞧瞧曹操如何傲娇,刘备如何卑谦吧——

         曹操对待谋士不算上心,有时候甚至都视如草芥。诚然,他也求贤如渴,但是他自恃声威,喜用强迫的方式,骨子里就是一种不尊重。譬如,闻知徐庶之名,强将徐母挟至许都,赚取徐庶来投曹,可惜最后闹得徐母自尽,而徐庶也立誓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谋、设一计,后来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也隐匿不言,曹操终是得不偿失。后来又还强邀司马懿出仕。再如官渡之战中为其献谋立下大功的谋士许攸,后来也是因其傲慢而杀之。——曹操是容不得别人比他更傲娇的,比他更傲娇的,往往没有好下场。许攸是一例,杨修也是一例,还有刘璋部下的张松也是如此。张松本意是来投诚的,而且还带来了蜀中的地图以表诚意,可惜因为举止傲慢惹恼了傲娇的曹操,曹操让士卒一顿鞭打将其赶出了曹营,却将西川拱手让给了卑谦的刘备。傲娇的曹操会因为好面子而知错不改,赤壁之战中了周瑜的离间计,错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后虽心知中计,却抵死不肯承认。

        刘备相比之下惜才地多,对待谋士、将帅如沐春风,态度谦卑,嘘寒问暖,全无官威。因为他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从各路豪杰那里捡了不少漏,得了不少人才。徐州得了糜竺,娶了糜夫人;益州刘璋处得了谋士法正,汉中张鲁处又得了猛将马超。不用像曹操似的赐金赐爵,吃力不讨好,刘备单单凭几领旧衣裳就能俘获人心。想当初曹操对待关羽,使尽各种惠恩,终不能动云长之心,只因为曹操从来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去尊重人才:关羽护送二嫂,曹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然只提供一室让他们休息,以此想让关羽败坏伦常,难归刘备。只此一举,已尽失关羽之心。而刘备,有时候都觉得他谦卑地足以低至尘埃了,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吕布本是走投无路投至刘备门下,刘备好心让其屯扎小沛,后因曹操来攻,迎战失利,而吕布不思回报,反趁机夺取徐州之地,让刘备仓惶流落,忍辱转投吕布,被吕布支使至小沛却面无怨色。徐庶、张松等人,亦皆是被皇叔的眼泪所感,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个背弃原主奉送蜀图。还有一点与曹操相对的是,刘备能够知错即改。唯一一次失态:攻取西川之时,小有成绩则得意忘形,与庞统争执,不欢而散,后则诚心认错,握手言欢。刘备其实才智平平,却卑谦地聚集起了一个王国,其实不容易。一辈子没有撒开活过,辗转流离,寄人篱下。小时候的我总觉得他很假,很虚,现在的我,觉得他很累,很难。——理解他,但是依旧不喜欢他。

         清人赵翼总结地很好,曹操治下以权术相驭,刘备待人则以性情相契。

          两种身世,两种个性,但是最终成就了共同的霸业,虽然有强有弱。

          个中滋味,需细品之。

                                                                                                          (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三国:刘备的卑谦&曹操的傲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dd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