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看书都是漫无目的的,多数以有故事情节的中外名著为主,哲学,散文,都有涉略,不过不多,看的最多的可能还是王小波书,村上春树,三毛的书多,其他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一起看。每个阶段看的书也不一样,初中爱看饶雪漫,郭敬明,明晓溪等清楚疼痛言情小说为主,还有书店的各种小漫画本,吸血鬼啊之类的超级迷,还有各种娱乐八卦,看的多,在宿舍卧谈的时候才有一定的八卦谈资,往往都是可以7-8个舍友一起争论个面红耳赤,有一次忘记是争论哪个明星,还跟舍友的小冤家一起赌气谈论了深夜2点,大家都睡着了,黑暗中我们看不见彼此,就是一个上床一个小床,谁都不服谁,那时候也是真的年轻啊,有声音也睡得死死的,没人理我们这两个较真的小屁孩,打呼噜的打呼噜,磨牙的磨牙,说梦话的说梦话,最后最后,还是听着磨牙声在偷笑声中各自解气,困意袭来,就睡着了。
读大学后,一直看的也是各种闲书,不过倒是不怎么爱看爱情小说了,开始喜欢看各种和中外名著,还有哲学的散文,给自己定了看100本书的目标,还写读书笔记,看的书多了,对很多东西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体系,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跟判断,我觉得这个是看书给我最重要的提升,我不会再人云亦云,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保留自己的判断跟选择,一旦做了选择,就勇敢承担,错了也不后悔,当长经验了。可能看的书多了,想法也多,跟朋友一起,我的点子最多,喜欢我的朋友觉得我老是什么事都慢悠悠不着急,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不喜欢我的也觉得我想法好多,不对头。可是不管咋样,看的闲书,杂书,却让我多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想法,视野开阔,也不会过分纠结一些得失,遗忘倒是经常的事。
还记得之前看了白岩松的书《白说》,还有柴静的《看见》慢慢地了解新闻的一些视觉以及判断事物的一些方法,现在看新闻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视觉跟见解。有一次出差还跟工厂留德国回来的老板相谈甚欢,老板侃侃而谈,我也不差人后,竟然就那样一直交流了3个多小时,最后还意犹未尽,那次工作也很好地帮我解决了问题。都是看多了一些无用的闲书,平时偶尔想起多了一些谈资,没想到对我的工作竟然也有一些帮助,实在难得啊。
虽然活了二十好几年,也快到了而立之年,可是还是不愿意为了所谓的有用去看书,与我而言,书籍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经理以及对话,孤独是人生常态,可是有书,我不怕,无用的书越多,越开心,在书中解答我的迷惑,在生活中继续摸索那些未知的可能。
借用电影死亡诗社中一句经典的话: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因为一些无用的书,除去人生生老病死的无奈,意外的美丽在全都在那些烂漫梦幻甚至可以说简单天真的精神追求中去探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