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此之前,你得读让生命沉重不堪的 “有用”书。
多年来,我一直头痛于为数不少的“有用”之书的“必读”,那是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我和许多人一样熬尽了美好的青春年华,获得了这样那样的证书。面对厚厚的一叠证书,曾经暗自忖度,这不得了,起码是自己人生成功的标志吧?要不就是自己人生的高度?然而转念又想,成功和高度就是证书吗?这样的结论实在荒唐。再想想所有那些所谓 “有用”的书,我还记得几本?早不知扔到哪儿去了,就像一去不回的岁月。看看那些纸张已然发黄甚而发脆的证书,年龄愈长,我就愈加迷茫,终致没有着落的感觉。
终于到了随心所欲读“无用”书的日子。抛却所有蒙在书本上的功名利禄,我读书的范围日渐广阔,举凡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书籍都在我有一搭没一搭的“任性”阅读一一应该说是浏览一一之中。过去读“有用”书时老会出现的枯燥、无味、昏迈的感觉一扫而光,常常读得得意而忘形,神清而气爽一一原来读书有如此的快乐和惬意啊!尤其在百无聊赖的人生途中,当你不带任何功利地读愿意读下去的书时,会心处,你甚至觉得人生至乐不过如此。那种没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率性而为的读书状态,实在让人行止自在而又自得,一旦读得上癮,一日不读,人就会磨皮擦痒地身心不宁。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不妨在读“有用”书之外读点“无用”书,那是别样的风景将带给你别样的心境,让你“三生有幸”,通过神奇的中国文字,在今生之中,体悟前生和来生。
我说的“有用”和“无用”,该有点解释了。“有用”是指考试类用书。设若你要学历、晋级、职称等等,此类书籍用处可大了,能给你标准答案,就像设计的人生似的,让你不得体会偏门左道的风情与刺激,只能活在设定的框架之中。“无用”是指一切不为考试而用不着“必读”的书,就是你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的书。
人生不易,这是很多人的感喟。我想说的是,人生很难。然而在人生的“难”中,来点精神食粮,来点“无用”之书,倘能潜沉下来,读得进去,在我已然当得人生之“安魂曲?,一直奏鸣在生命的四维空间,使自己作为人的生存多了点完全属于自我的消遺。就算是一种嗜好吧。我知道“无用”书真的无用,绝对不会是我“进步”(比如官升一阶,又比如薪涨一级等等)的阶梯,但我仍然坚信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有用”之书的认识有些偏颇。这的确妨碍了自己的进步。我知道许多人进步不断,职称到手,学历升了再升,一旦亮出身份委实让人不敢小看,说话先就添了几分底气,然而生命内核究竟有何质量那就难说了。北大退休教授钱理群先生曾说我们的一些名牌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的是众多学霸在整个社会氛围之中的“必然”走向,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是他们,一群饱读“有用”书的学子,国人所希望于他们的是“明日成为栋梁”。可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堪大用吗?不好说。
我是非常认同 “无用”书的无用之用的,甚而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文化化人的本质就在这些看似“无用”实则“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无用”书中。很多人选择读 “有用”之书,这没有错,人生之初或者专业之攻需要如此,符合每一个人的现实利益。我只是觉得,人最好不要太现实了,否则为现实所役,囿于现实,这辈子就可能找不到灵魂安身立命的故乡。古人“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之镜鉴,我主观认为没准就在陶渊明的读书之乐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以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我能有如此美好的人生结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