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道德经》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作者: 闫怀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2:22 被阅读0次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达到极度虚无,守住极度清静。万物都在生长,我以此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万物纷纷纭纭,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回归根源叫作“静”,这就叫作回复本来状态;回复本来状态就叫作常道,知道常道叫作明白事理。不认识常道,妄加作为就要招致凶祸。知道这个常道才会包容,包容才会公正,公正才会周全,周全才会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会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会长久,才会终身没有危险。

【问道心得】

一、人是天地的化身,当一个人思考时,当我们的想法与天地相呼应时,天地的属性与力量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守得住内心天人合一的通道,那将是我们无尽的财富。只有自己的心合于天地大道品质, 才能去善待他人、善待万物,才能守住心中的和谐。

二、草木之根在泥土中,人的根是虚空,虚空就是我们的泥土。归根就是求静,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真, 回归生命的根本。道理是拿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苛求他人的;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别人太多,看自己心灵太少。

三、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归和生长的命运,不必造作,不必担心。我们只要关心他人,不要控制他人,这就叫大道自然。博爱的力量能化解一切怨结,使人世间的一切因果回到善解。

四、所有的发生都属正常,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包容、不必忍受,只有接受、享受,才会产生如如生长、来去自如的可能。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事情发生, 有人战胜了, 有人克服了, 有人挣扎了, 有人放弃了, 有人永不言败还在努力着……相信您就是那个不断向前走的人。

五、人们的力量源于人类内在的心灵世界,可是很多人还在寻找外在世界的大师和能量,其实所有的大师都不过是指月的手指。《道德经》是修炼人生的一面镜子,镜子的功能是内观自己、照亮自己、完善自己。

人生漫漫  经典相伴 

相关文章

  • 静观其变!读《道德经》第十六天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

  • 心观《道德经》(18)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 解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原文: 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

  • 守静笃

    守静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学习《道德经》16

    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yún),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

  •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来自《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eq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