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越秀公园的黑天鹅)
大概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跟家里人说,多消费,少投资,因为我感觉国内有可能会不太行,投资机会少,消费在国内划算,挣钱则靠海外。
股市比较强势的板块有四个,一是煤炭石油金属这样的周期性资源行业,受益于全球通胀周期。二是避险属性、受经济影响小的公用事业。三是巨型央国企,被认为在寒冬时期比较能扛。四是出口行业,它们出海求增长。所有上涨板块的逻辑都指向同一点,就是国内不行,就业和内需起不来。
前面三个板块的股价演绎得早,从去年就走趋势了,出口则是春节后才刚开始。到目前为止,出口公司的估值依然普遍比内需公司的估值低。
也正是大概去年的二三月份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认知给修正了。以公认最优秀商业模式的茅台举例,假如茅台出生在朝鲜,它是否还能同样辉煌?
我这些年看下来感觉有的商业模式没有那么好,有的没有那么差。比如工业制造,以前我们觉得它们商业模式不好,差异化不够大,但标准化的工业品跟文化、生活习惯都无关,全球一个样,恰恰可以海外扩张。差异化大的文化特色的产品却会受制于内部环境和社会习惯变化影响。。。如果茅台出生在朝鲜,它的增长恐怕就不太行。
服务业和具备当地文化特色的产品,都无法实现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只有标准化的工业品可以实现产地和销地分离。
我当然希望国内越来越好,但我的美好愿望从来影响不到什么,不得不考虑坏的情况。假如海外好,国内不好,长期来看,那四个板块其实只有一个是真正靠谱的,就是出海。
出海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要非常靠谱的管理团队,针对不同环境的经济体要有可复制的海外办厂和管理模式,说服各国在政策上接受它们,To C的还要做好品牌运营。
福耀玻璃做的比较好,在美国设厂,拍了一部纪录片,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教育了美国工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还有宇通客车这家公司我曾关注过几年,因为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轨交日趋完善,疫情反聚集更加雪上加霜,感觉客车行业确实很难反转了,就没再留意。但它去年业绩和股价双双创新高,就因为出口焕发第二春。
我本人没有能力出海挣钱,但美的有很好的海外份额,从2023年报的信我再次验证了方向的正确和方洪波的信心,我相信美的治理制度的优越,预计其海外营收很快会超过国内,实现持续增长。
我去年将一部分钱投资了到中流击水的美的集团。思路参见《弱者逻辑(二):财富之道》和《小修罗:两个定性》
正如美的2022年报的信所言,“这一年我们哪里都没去,但又走了很远的路”。
在2023至今的一年时间,我什么都没有做,又似乎什么都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真的不多,不瞎搞,更不陷入努力瞎搞的自我感动,就够了。
今天下午到顺德美的总部大楼参加了美的集团的股东大会,见到了方洪波,更确信这是一家靠谱的公司。股东大会见闻暂时不写了,如果写也是另开一篇。
原文请点击:何以解忧,唯有出海
微信公众号:小修罗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