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作者: 拟把疏狂1206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23:26 被阅读0次

            在轰轰烈烈的高中走班制改革中,班级的工具性价值即提升教学和管理效率的价值有被取代的可能,所以在高中取消班级的浪潮盛行一时。在《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一文中,作者一直在思考:班级是否有其不可替代的本体价值?如果有,它是何种形态?作者在文中明确主张能够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应是班级的本体价值。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直指我做班主任的痛点: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关于带班风格,建班特色的“鸡汤”,还是不能进入带班的理想状态?作者的话让我有种拨开云雾见日月的顿悟,因为这些都是个性化的经验和做法,如果直接照搬照抄,短期可能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仍将是水土不服,难以为继。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针见血的告诉班主任,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具体问题都可以溯源到若干本原问题即班级本体价值的思考,而正是对班级本体价值缺乏认识和思考,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更多的迷茫……   带着困惑和思考,我知道要想正确定位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必须对班级的功能及本体价值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一、 何为班级

    (一)班级的本体价值形态是什么?

            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班级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何种样态?班级从外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来说,它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的学校基层行政组织。如果班级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那么“走班制”更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如果班级只是一个管理的基层组织的话,如果任课老师能够承担类似西方教师课堂管理的职责,保证教学的秩序,班级也似乎失去了价值。从这两个角度来说,班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它的消失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人人称赞。可现实是,班级还广泛的存在我们的学校里,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班级是否有其存在的独特的或不可替代的本体价值呢?如果有,那么能体现其本体价值的班级又是何种形态呢? 作者在此一针见血的指出,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也只有这一定位才能彰显班级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也是班级存在的合法性依据所在。

    (二)班级的本体价值目标是什么?

            “基础教育是以培育国家合格公民为其使命的。”[1]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民主”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排挤下,德育的空间被不断地压缩,而在少的可怜的德育空间中,涉及“公民意识”、“公民素养”的内容和途径也非常欠缺。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军训、节庆、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们班主任都满足学生的参与、管理、监督的需要了吗?我们的班主任都让学生有效的行使了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履行应尽的义务了吗?我们的学生遇到学校和班级公共事务的时候,还是无动于衷,束手无策吗?比如这两天的运动会,从运动会的筹办到开幕式再到各种比赛的参与,我们的学生都参与了吗?都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吗?都有自己需要尽的义务吗?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都能够主动合理的解决吗?如果全校的盛会变成了几个人的狂欢,那大部分人是不是太过边缘化?记得去年我们的一个团体项目10人抱球接力,我为了这个项目开了个班会,全班同学群策群力,他们提意见,参赛选手运用实践学生的意见,最后学生一致同意在比赛的时候抱3个球的人抱的时候一个球对着自己,两个球的一面给下一个接力者,这样不仅快而且不会掉球(在比赛的时候掉球不仅耽误很多时间,捡球也特别困难。),最后我们班在10个人全程无误接力成功的时候,别的班因为掉球才进行到一半,等了很久才完成接力,后来学生们都说赢得很“尴尬”。

            作者在“何为班级?”中指出,“将‘公共生活场域’  作为班级的本体价值,既符合班级的实然形态和教育的应然取向,也顺应社会的转型和学生社会化的需求,而这,正是班级的独特或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所在。在这一样态中,班级成员以班级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为目标,班级公共权利为全体成员所共享,公共事务由全体成员所共治。这一班级样态不是消融个体的集体生活,而是一种个体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公共生活。共同体和个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班级成员是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每个成员通过积极承担共同生活的公共道德义务,在促进或增益能惠及每个成员的公共福祉的同时成就自己,养成公民人格和品德。”

    二、 班级何为

            班级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组织形式,也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基层的行政组织,更是让学生在“为学”和“做事”的基础上“成人”,为适应现在以及未来更好地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作为“公共生活场域”的班级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即适应性功能和超越性功能。 (一) 适应性功能

            所谓适应性即是对未来生活的适应,班级是未来社会的雏形,班级的共同愿景、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角色承担、人际互动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和投射。学生只有在班级这个“公共生活场域”中和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通过道德训练学会相互理解、诚信、尊重、关心、友善、责任和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人。但是这种班级必须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缺乏稳定而持久的人际互动,很难使学生形成一种真实而稳固的道德品性。所以,一个经常分班的年级其班风很难形成,更不要谈“伦理实体”了。

    (二) 超越性功能

            叶澜教授曾指出:“现代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再生系统。”[2]如果现今的学校仍然只是知识的传递和继承,那么很难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才会有很多高分低能的人在毕业之后回家啃老,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而且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班级“重智轻德”的倾向明显,成绩好便什么都好,缺乏甚至没有团体生活的训练,社会意识淡薄,公德缺乏。如果能在学生时代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自己的自由怎样受到他人行驶权利和自由的限制,那么从小在民主、平等、自治的公共生活中长大的孩子必定懂得什么是民主、平等和自由。这样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能力和公共精神才会形成,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才会被期待,教育的超越功能才能够实现。因为“人不仅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而且拥有一个可能的世界。”[3]

    三、“公共生活”视域下班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作者指出班主任面临的很多具体的问题其实都可以溯源到若干本原问题上,只有认识到班级是“公共生活场域”这一重要的班级本体价值,很多问题才会有方向性的明晰。在班级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建班思想,在明确思想的基础上衍生出机制和制度,然后产生具体的制度和方法。

    (一)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

          《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国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育和管理的身份有时会有很大的冲突,我们有时候会提倡班主任的教育者身份,有时又需要学生自主管理,而这种思想在千头万绪的班主任工作中纷乱复杂,一头雾水。作者指出在班级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把班主任的职责界定为“以班级的组织和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班级活动的涉及和班级公共生活的营造,充分开发班级的教育性资源和功能,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学生自治组织”,把学生的职责界定为“通过班级赋予的公共岗位和权利,以一个主体身份履行岗位义务,承担公共责任,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和活动,在班主任开辟的班级公共生活中,在成就班级的同时成就自己。”这样的界定突显了“公共生活场域”中的教师和学生,避免了角色的冲突,让学生在“成事”中“成人”,以期获得未来社会所必要的技能。

    (二)班级管理岗位  

            以往的班级,我设置班长、中队长、课代表、值日生等,以维持班级的正常运作,而在“公共生活”视域下,需要将因岗设人变为因人设岗,赋予每个班级成员岗位,将学生履行岗位职责不仅仅视为满足班级日常管理的需要,更作为学生在履行职责时与他人的沟通、协调、合作中体验诸如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公正、诚信、友善、敬业等道德的价值的重要载体。每个同学在管理他人时也同时被他人管理者,体验和感受了权利和责任的辩证关系,懂了了权利和义务的制约和平衡。在班级中,形成尊重平等的氛围,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职位的高低贵贱,所有的职位都是平等的,只有适不适合没有谁比谁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

    (三) 主题班会问题

            在“公共生活”的视域下,主体班会不是学校的上传下达,不是某几个人优秀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而是为学生处理班级公共事务的公共话语平台。班会的主题可以是班级计划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述职和评议;班规的制定与修改、班级评选工作;班级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标准、流程的制定;学生困惑问题的讨论;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可以围成一个圈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也可以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组织,让学生在群策群力的集体生活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班级作为“公共生活场域”这一定位不仅有助于班级的管理更为有序、科学、合理、高效,而且“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群体之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和智慧上的贡献,从而使学生能在班会活动中培养公共精神,也能使学生在一种民主生活中养成民主观念、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4]  班级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如果能够有明晰的方向,相信班主任工作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效率。把班级视为“公共生活场域”,准确定位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在“成事”中“成人”,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做必要的准备。

    [1]钟启泉.公民教育与社会和谐[J].上海教育科研,2010,(7):4-5. [2]叶澜.实现转型:新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J].探索与争鸣,2002,(7):10-14. [3]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4. [4]张鲁川.建设现代型班级[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7.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班级本体价值中人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il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