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调整理文献
任何成功都需要做研究,做研究就需要获取系统性信息。对于科学研究者而言,需要展开突破性研究,才有可能在重要的刊物上发表以及申请科研项目。掌握既有研究成果是创新与突破的前提,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需要整理文献。
整理文献中的误区
重视阅读文献而不重视整理。 看文献而不整理文献,看了白看。新手很容易陷入到看文献中,看了很多篇文献,但最后啥也记不起来了。这是无效 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内容会被全部遗忘。阅读文献不是目的,梳理文献并确定与自己研究目的相关的内容,才是阅读的目的。
整理文献随意。用类似写心得体会的整理方法,既不清楚问题,也不清楚作者的论证与结论,不利于思想的梳理。缺乏结构性框架的整理,就是没有结构模块,所以难以构建文献之间的对比关系,难以形成知识脉络。
整理文献的方法
1.做好框架阅读。就是在阅读前,提出框架性问题,然后在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一可以为后续的框架性整理奠定基础。
2.整理中进行深度思维。深度思维的本质就是追问,阅读中追问是极为重要的思考活动。追问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构建这样的分析框架,为什么采用这些材料等。
3.运用框架进行研究抛光对比。抛光就是将作者的研究回归到对比体系的前提是将所有的术语进行统一化。人文学科最大的困难就是术语的不统一,造词风盛行。这对于新入门者极为不利,很容易眩晕于五花八门的概念中。要用奥卡姆剃刀进行删减,让所有的文献都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和概念上。其次,就是对此,就是运用框架阅读后抽取出来的文章框架,进行文献的横向对比。通过对比确定研究的贡献和定位,以此为自己的研究找到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