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多出自深山辟谷,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高洁而不入俗流。古代墨客以为,茶可静心、怡情,寄于高洁淡雅的情怀。与佛教追求内心清澄,超脱自我,渡人渡己不谋而合。
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在茶修中觉悟人生需要的品质,即敬畏、净心、无私
佛教中“苦”是“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因此修佛之人通常在品茗中参禅,参悟人生,参破“苦”谛。苦涩的茶饮之提神凝气,这也是茶与佛的不解之缘。因而在茶文化中,茶道与佛教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文化内涵也就越来越多,茶已经深入学佛之人的生活,与修行达到了高度的契合,成为了必备之物。
静坐思心,茶提神益思,成为参禅最好的陪伴者,它们柔而静寂,淡而安详,肃而淡雅,和而协同。《茶经》载,两晋时期寺院僧人以敬茶作为待客之礼。至唐朝,随禅的盛行,尚茶之风与礼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在古朴的佛堂,以茶礼佛,以茶礼客,以茶参禅。
佛的内质是从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参悟人生哲理与世界的奥秘,从简单悟大道,从平淡参世界。茶是一种普遍的植物,任何人都可以种植、栽培、品饮,获得不同的感受。以茶礼佛,是最合适不过的。僧人以茶布施,以茶祭奠,以茶悟道,也成为礼禅之仪。
修行需放下一切才能入道。品茶同样要放下,把私心放下,把杂念放下,才能进入淡雅而静的境界。饮茶可以使人放松、安逸、自在、愉悦,清空世俗之欲念,亦可使得身心自然。
福鼎
白茶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茶久存有药用功效,它的香气浓郁持久、毫香蜜韵,茶汤柔和、润滑,回甘强烈,韵味持久悠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