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是一种信息之间的交换。
传播信息的种类(声音、文字、行为)
生活中传播处处可见,比如我们去商场购物,导购员会向你推荐哪一款衣服是最新款;我们在朋友圈分享的旅游心得;我们与家人时隔一年的拥抱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传播信息,导购员和你交流是声音信息,旅游心得是文字信息,和家人拥抱是行为信息。
传播的媒介
传播的媒介形式有很多,从狭义上说,有电脑,手机,MP3等;从广义上来说,人的手、眼睛等都是传播的方式。
传播学研究的3个视角
1.线性传播视角
它是以信息发送者的角度出发,来说服接收者,接收者处于被动状态。
例如:小的时候妈妈会强制你去学习或者老师布置作业。妈妈和老师都是信息发送者的角色,来说服你完成作业,而你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
2.非线性传播视角
它是以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出发,接收者处于主动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向你举起手,你的理解可能是击掌,而在另一个人的眼中,可能是伸手拿东西。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个时候接收者就是主动的状态。
3.文化传播视角
它是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的认知。
例如:我们在社群中会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达成共同学习的一个目的。
在生活中,线性视角和非线性视角的应用传播最为频繁。
古典应用传播学(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模型三要素(理性诉求、情感诉求、人品诉求)
1.理性诉求
(晓之以理)指理性推理和逻辑认证。
例如:用图表数据来推理课程的用户人数。
2.情感诉求
(动之以情)通过了解观众的心理以及情感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演讲内容或演讲过程中,从而让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例如:主持人大赛的部分演讲,用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学习方式来举例,已达到和观众的一个情感共鸣,从而让观众投票。
2.人品诉求
(以德服人)指作者或演说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威信能让观众信服。
现代应用传播学
影响力六大原则(线性视角)
1.互惠性
人们总是感觉到有责任回报他们曾经接收过的恩惠。
例如:当你领取一个福利资源包的时候,往往会在后面看到分享给他人或者留联系方式等信息,你给他分享了或者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来往的过程就是互惠性。
2.稀缺性
当获取某一事物的机会的机会越少时,想要的人就越多。
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懂的。
3.一致性
一旦我们做出决定,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压力迫使我们言行与他保持一致。
4.权威性
人们总会习惯于服从权威来寻求实现行为的捷径。
例如:我们去医院看病,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生病的情况,所以会无条件相信医生的诊断,医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
5.偏好性
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
例如:我和好友的审美一样,那么她给我分享漂亮的装饰品,希望和她一起购买,我肯定会答应。
6.共识性d
人们会效仿与其相似的人的做法。
例如:随大流一直是一种趋势,就像去年流行绿色的服装设计,那么服装店也会进绿色服装居多。
详尽可能性模型(非线性视角)
在详尽可能性模型中,分为中央路径和边缘路径。
-
中央路径
当人们拥有高动机和能力时,会深思熟虑所有的信息,是一种高思辨。
例如:你想买电脑,那你本身对电脑就有一定的了解,所电脑以在购买电脑时,你会考虑电脑的硬性知识,功能如何?能带来什么价值?等等。 -
边缘路径
当人们缺乏动机和能力时,则会被主观印象、共识等边缘信息说服,是一种低思辨。
例如:还是购买电脑的例子,你对产品的性能都不太清楚,但朋友推荐或者明星效应会决定你买哪一款电脑。
网友评论